从西柏坡“六条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不同的是我们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体要求,相同的是一以贯之地严纪律、抓作风、树形象。
在西柏坡举行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除了发出“两个务必”号召外,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为什么把“不做寿”作为“六条规定”的首条呢?1943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会议还规定,在根据中央政治局方针处理日常工作时,“书记处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鉴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党内一些同志提议为即将迎来五十大寿的毛泽东祝寿。毛泽东复信指出: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随后,1947年年底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举行会议期间以及1948年年末,都有一些同志提议为毛泽东做寿,毛泽东都以“影响不好”为由拒绝了,并提出“希望今后再也不要给党的领导人过生日祝寿,这样影响不好,这要定为制度,谁也不能违反。”由此,“不做寿”就成为“六条规定”的首条。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一些地方违反相关规定的苗头性问题,1953年8月,毛泽东再一次强调“六条规定”。他指出:“七届二中全会有几条规定没有写在决议里面。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应当如此。遵守这些规定,就是谦虚态度。”为此,毛泽东更加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反特权思想的教育,多次强调“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气”。
毛泽东坚决反对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坚持抓作风建设。1950年2月,毛泽东在结束访苏行程回国途中视察东北。当时的中共松江省委也就是今天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安排他住进哈尔滨颐园街1号的一栋高档别墅里。毛泽东看了看四周,说:“这个地方不好啊,一个人住在这里,不沾染官僚主义才怪哩。”晚上用餐时,省委准备了一桌好菜。毛泽东看到皱了皱眉头,简单动了几筷子。饭后,他专门向警卫员交代:“今后吃饭要从简,我们国家还很穷,没有必要嘛”。随后,当省委负责同志请毛泽东为中共松江省委题词时,毛泽东写下“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十个大字。这一警告,为后来大规模开展的“三反”运动埋下伏笔。
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习近平总书记还对着西柏坡纪念馆中写有“六曰”的展板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六条规定”所作的点评,深刻表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坚如磐石。
十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强化正风肃纪,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使作风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深刻实践,与优秀革命传统形成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站在新起点,面对时代变局与党的中心任务,我们仍要以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为镜,以八项规定精神为尺,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号令,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从而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