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被中国文联原主席周巍峙珍藏了半个多世纪。这张照片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记录了《团结就是力量》在北庄村首演时的场景。
翻开80多年前泛黄的日历。1942年5月,在延安杨家岭的春色里,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革命文艺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已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展乡村文艺运动近5年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于1943年春化整为零,组成小分队奔赴各根据地。4月,团长周巍峙率领16人小分队驻扎到平山县委所在地——滹沱河畔的北庄村。平山县是边区闻名的抗日模范县,由骁勇善战的平山子弟组成的八路军“平山团”,被聂荣臻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小分队成员白天和农民一起抢收抢种,晚上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他们不仅参加平山县参议会选举,还打游击,掩护群众反“扫荡”撤离,甚至加入武装工作队,深入日伪据点瓦解敌人。
1943年夏,在党的领导下,当地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复查运动,有力打击了反动地主的阴谋破坏活动。
为配合这次运动,二十五六岁的牧虹(原名赵鸿模)、卢肃(原名卢方平)决定合作创作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是延安鲁艺同学、江苏徐州同乡,几年前,响应党的号召,穿越敌人封锁线,来到晋察冀边区,分别任教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和音乐系。
此时,他们想起3年前毛泽东主席发表的《团结到底》等文章,对文章中强调的“团结”一词所蕴含的千钧之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们认识到,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的伟大力量是无敌的。日本帝国主义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疯狂进攻之所以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他们进行的是侵略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反人民的战争。敌人的进攻越残酷,人民群众的团结反抗越激烈。敌人的手段越毒辣,人民群众的团结斗争越机智勇敢。
于是,歌剧主题明确了——从全民抗战的角度出发歌颂“团结”的力量。主题确定后,灵感奔涌而出,两人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了歌剧创作。
小分队人手少,一人要在歌剧中兼任多职。编剧牧虹任导演兼演员,作曲卢肃任指挥,歌唱演员管林、仲伟、朱星南、刘沛担任剧中主要角色。排练过程中,大家觉得剧情还可以,但结尾过于仓促,建议增加一个幕终曲。牧虹趴在老乡的房顶上,用20分钟就写好了歌词。拿到歌词后,卢肃仅用十几分钟,就在老乡的磨盘上谱好了旋律。于是,这首具有点睛效果的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诞生了。
歌词仅68字,语言晓畅凝练、朗朗上口,《团结就是力量》长短句中蕴藏着坚定有力的进行曲节律。歌曲对“团结”和“力量”多次渲染,强化了主题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旋律采用民族五声D宫调式,紧紧围绕宫、角、徵骨干音而展开,音调激越、铿锵有力,宫(主)音与上(角)、下(羽)中音形成六度跳进音程进行,旋法别致、动力十足。词曲高度统一,直抵人心、易于传唱,既是作者真实心境的完美展现,又是时代民族精神的凝结。
在歌剧中,受欺压的租佃劳苦群众对顽固分子开展说理斗争,要求依法讨回公道。结尾的歌曲唱出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的心声,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无论是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中,还是在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中,这首歌都能迅速点燃人们的热血,成为激励根据地军民奋勇抵抗日寇侵略的战斗号角。歌曲不仅在抗日根据地广泛传播,还深受国统区学生的喜爱,成为进步青年表达爱国诉求、呼吁团结抗战的象征。
1945年8月10日的《晋察冀日报》发表了《团结就是力量》曲谱。
抗战胜利后,《团结就是力量》依然传唱不衰,成为反对国民党挑起内战的锐利武器。
《团结就是力量》在周边国家亦有流传,在越南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民主音乐运动中广为传唱。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曾数次在集会中指挥群众演唱《团结就是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曲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号角,在学校、军营、工厂、田地……人们唱着这首歌,投入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反饥饿,反内战”一场中也有《团结就是力量》。
在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等重大灾难发生时,《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就像战斗号角一般,鼓舞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这首歌依然没有缺席。2021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深情地说:“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数千名共青团员和青少年组成合唱团,《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云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
的确,这是一首民族风格浓郁、时代特点鲜明、富有旺盛生命力的经典群众歌曲。它不仅被列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更被群众评为“我最喜欢的十大抗战歌曲”之一。虽然作品创作于抗战时期,但歌词内涵超越了时代,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文化标识。
时光流转,82年过去了,《团结就是力量》穿过历史、跨越时空,用音符诠释“团结”的永恒价值,激荡起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锻造着战胜困难的钢铁意志,迸发出团结拼搏、一往无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郭克俭,系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