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兰考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2015年1月,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2020年1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焦裕禄精神发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火热实践,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县域治理中激起高潮,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童年时期的焦裕禄,以棍棒为笔学习功课,因家庭变故辍学后被日本宪兵队抓走投入抚顺大山坑煤矿,受尽苦难。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本村加入民兵队,参加制造石雷武器、探取情报等工作,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1946年1月顺利入党。1948年2月,焦裕禄受组织抽调从山东博山县到河南尉氏县工作。在尉氏、杞县等地,焦裕禄组织开展土地改革、剿匪反霸、支援淮海战役和青年团建设等一系列革命工作;他智斗土匪头子黄老三、稳定基层政权;他深入调研、对杞县青年团开展“青年整顿”和土地复查工作,动员青年参加抗美援朝等,养成了“不笑不说话,不叫大娘大爷不说话,不叫哥嫂不说话”的群众工作方法,也孕育了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作风。1953年6月,为响应党和国家支援工业的号召,焦裕禄由团郑州地委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最早诞生于洛矿的机床边,他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带领技术人员,从图纸、工艺、工具材料等方面,把整台机器的上千个零件一个个进行熟悉,自制离心浇注机,改进了齿轮烘装方法,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大型卷扬机,用科学求实精神顺利解决了技术难题,成为焦裕禄在工业战线的一个突出亮点。1962年12月,焦裕禄临危受命担任兰考县委书记,以“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誓言,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决心,带领干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治“三害”行动,突出体现了他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铸就了熠熠生辉、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在尉氏县,为了解决穷苦孩子上学问题,焦裕禄推倒黄集村的神像办学堂。在大连起重机器厂,他帮助家庭困难的职工刘振才申请工资、协调工会补助。在兰考,他雪夜到火车站看望灾民、召开现场会,第二天就发出了“雪天九条”的要求。到土山寨村检查工作时,发现群众大冬天蹚水过河,焦裕禄拨出专款建桥,群众称之为“连心桥”。焦裕禄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立场,锚定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视百姓如父母,感情付诸人民,智慧来自人民,福祉带给人民,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不求名利、不图报答,在弥留之际提出“埋骨沙丘”的请求,生动彰显了他至死不渝的公仆本色。
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所在。不管是土改工作、工业建设,还是农业建设、县域治理,焦裕禄都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清醒认知、凡事探求就里的钻研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他总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笃信“不蹲下去看不清蚂蚁”,通过深入群众、广泛调研,精准抓住主要矛盾,摸清灾害规律,回应群众最迫切的期盼。在城关各区区长会议上,焦裕禄指出了在干部中存在“一般号召多,调查研究少;一般情况多,具体经验少;领导干部原则讲得多,具体办法少……”等“十多十少”现状,以及“领导跟不上;思想跟不上;管理跟不上……”等“五个跟不上”情况,这些情况突出反映了当时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和调研不深、落实不力、担当不足等问题。突出实事求是、问题导向,这既是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尊重群众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更是兰考“三害”治理工作迅速打开局面、赢得响应的关键和秘诀。
敢于迎难而上、“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所在。焦裕禄走到哪里,实干苦干的标杆就树到哪里。特殊历史时期与兰考“三害”肆虐的困境,淬炼出他坚韧不拔的奋斗品格。他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带着干部群众顶狂风、追沙迹,创新性提出“贴膏药扎针”的治沙良方,让沙丘渐披绿装。面对内涝,即便肝病缠身,仍冒雨追洪峰、勘河道,用脚步丈量治理路径。面对盐碱地,他深入田间地头,拜老农为师,推广翻淤压碱技术,培育出“韩村的精神”等四面红旗改造典型。
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焦裕禄精神最鲜明的标识。焦裕禄克个人主义私欲,守党的规矩,克主观主义妄为,守法则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他身上化作日复一日的行动。他把艰苦朴素的坚守融入生活肌理,穿了多年的中山装,肘部磨出了洞就补块补丁,领口洗得发白就换块衬布。他的小儿子把没吃完的馒头扔掉,他严厉批评,教其珍惜粮食。面对违纪行为,他高压震慑。在发现盆窑大队干部多吃多占、公然贪污等问题后,他向全县发出《看盆窑公社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恶劣到何种程度》的通报。在廉洁奉公的标尺前,他从不让私心越线。下乡调研时总是自带干粮,群众送来鱼和瓜,他要么婉拒,要么按价付钱。对待家人,他也坚持不搞特殊化。妻子徐俊雅到公家食堂打热水,他说:“我们不拿钱就去取水,就是占集体的便宜。”焦裕禄严守纪律规矩、注重家风建设的鲜明品格和生动做法,对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风腐同查同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作者系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