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会不定期地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家宴”。这种“家宴”与普通家宴相同之处,就是居家操办,比较随意、自如,具有浓厚的家庭氛围。而特别之处,则是邀请的对象大都是非亲非故的普通人,主人与客人大都萍水相逢,交流的非亲情与友情,而是超越亲缘关系的人间真情。
周恩来的“家宴”没有丰盛的菜肴,更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都是家常饭菜,但粗茶淡饭情意浓。1958年12月,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会议召开,周恩来出席了开幕式。31日上午,他邀请包括时任中共淮安县委副书记颜太发在内的10位与会代表到西花厅家中做客。见面后,周恩来与代表们一一握手,并问起每一个人的姓名,接着就在办公室前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午饭时,周恩来特意将淮安代表安排在身边就座,还不住地给每个人夹菜。他看到大家的神情逐步放松下来,非常高兴地说:“这样好,我们是家里人嘛!”
1960年,全国地方戏表演艺术家到北京开会。周恩来、邓颖超借机请常香玉、袁雪芬等到家中吃饭,还特意请程砚秋夫人果素英参加,以聚餐的方式为一直沉浸在丧偶之痛中的程夫人散心。吃完午饭还与客人散步漫谈。客人们看周恩来对文艺界朋友遗属这么体贴入微,都感到党的温暖可亲,心里异常宽慰。26届世乒赛结束后,周恩来招待中国乒乓球队“功臣”的是“四菜一汤”,外加每人一个煮鸡蛋。1965年12月22日,在年根岁末,周恩来邀请新疆和田文工团和内蒙古乌兰牧骑巡回演出队的文艺工作者到家中做客,和大家一起吃窝窝头、大锅菜,把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传递给这些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文艺工作者。
周恩来精心安排的特殊“家宴”,与其说是一次洋溢美味的“饭局”,不如说是一种充满温情的“犒赏”。他宴请的对象时常有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有重要贡献、突出成就的先进人物。1961年4月,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中国乒乓球队取得了男子团体和男、女单打三项冠军。比赛结束,周恩来特意在西花厅设家宴招待取得优异成绩的乒乓球队员。吃饭时,他对获得女子单打冠军的邱钟惠说:“你虽然拿来世界冠军,可是我算起小分来,你还输对手两分呢!”以此鞭策运动员不骄傲、不自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传祥是北京市的清洁工、全国劳动模范。他热爱本职,勤奋工作,“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周恩来邀请时传祥到家中共进晚餐,与他亲切交谈,鼓励他为人民多做工作,多作贡献。
周恩来还把“家宴”当作十分难得的“请进来”“请上来”的调研机会。“家宴”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基层一线的代表,周恩来与“客人”们开诚布公地平等交流,客厅里谈,饭桌上聊,详细地了解各方面人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指导他们做好基层工作。在西花厅会客室与全国农业会议代表交谈时,他一再强调:要搞好农业,一定要动员群众多养猪。一定要和农民落实政策,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把养猪的事认真抓起来。并且叮嘱:回去以后,要照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话去做,把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实安排好,把市场供应抓好。
(摘编自《党史博采》2025年第1期 张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