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无攻不克 无坚不摧 打不垮 拖不烂

冀中平原,有一支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05 08:48 作者:蔡闯 王斯敏 陈元秋

本斋东村的街道两旁林立着牛羊肉企业厂房。献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  

抗战期间,冀中平原曾有一支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赞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这支部队的司令员,叫马本斋。

马本斋,1903年出生于河北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回族家庭,少年时投身东北军,一路升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他愤然弃官回乡,组织村里70多名青壮年成立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3月,他率部加入八路军。靠着勇毅与智慧,他的部队令华北敌军闻风丧胆。

且看这场战斗——

1940年5月30日凌晨,冀中平原上万籁俱寂。突然,日寇盘踞的安家村枪声大作。旋即,喊杀声四起。

小鬼子惊慌失措,判断是八路军大部队来攻。于是,慌忙向驻扎在衡水县城的日军主力求援。

很快,近百名日伪军带着火炮、重机枪,气势汹汹向安家村扑来。当他们行进到康庄一带时,突然,道路上空“嗖!嗖!嗖!”腾起3颗信号弹,与此同时,骤雨般的子弹从两侧麦田里飞出。空荡荡的公路上无处可躲,鬼子惨叫着纷纷往两旁的护路沟里跳。

没承想,护路沟早被我军战士“改造”成了直上直下的两米深坑,鬼子狠狠摔落坑底,既不能向外射击,也没法爬出来逃窜,成了“瓮中之鳖”。

这场战斗,不到40分钟就结束,击毙日伪军近百人,缴获平射野炮1门、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8挺、其他枪械百余支以及大量弹药。而我军,零伤亡!

这支部队,就是马本斋率领的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康庄伏击战,被抗日军政大学作为经典范例编入教科书。马本斋的大名威震敌寇。

小鬼子千方百计劝降马本斋,均被拒绝。于是,想利用马本斋是孝子这一特点,1941年8月,抓走了他的母亲白文冠,威逼利诱她给儿子写劝降信。

老人的骨头像儿子一样硬。受尽了酷刑,仍坚贞不屈,昂着头颅痛斥敌酋:“我儿打强盗,好样的,是条汉子!当娘的,不会给他丢脸!愿杀愿剐,随你们的便!劝降?甭想!”最终,绝食7天,吐血而亡。

闻知噩耗,这个铁血汉子没有流泪,他把母亲留下的半个玉镯揣进怀中,奋笔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马本斋用兵,有勇有谋。1942年5月,10万余名日伪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疯狂“围剿”,马本斋奉命率回民支队掩护冀中军区主力突围。

完成任务后,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寇,马本斋冷静观察、分析,决定出其不意突击敌军防线的薄弱点,目标定在千顷洼。黎明时分,他命令一部分部队向东冲击吸引敌人,大部队则悄悄向西疾进。

东边枪声响起后,马本斋一马当先,跃马扬刀率骑兵向西边敌人的防线冲去,步兵端着刺刀紧随其后。“哗啦啦”,敌人的防线被冲溃。此役,回民支队以牺牲88人、歼敌400余人的战绩,成功进入了深南根据地。

1943年11月,马本斋奉命攻打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面对敌多我寡的态势,他又出奇招:“牛刀子剜心”,集中兵力突袭敌指挥总部八公桥,回过头来再扫清外围据点。夜色里,回民支队像一柄利刃扎进“牛心”,敌指挥部顿时大乱,孙良诚总部直属队悉数被歼灭……

几年间,马本斋率部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7万余名。

戎马倥偬的马本斋积劳成疾,于1944年2月7日不幸病逝,时年41岁。延安为他隆重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题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题词“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英雄的确“不死”!

在他的感召下,抗战期间,东辛庄处处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情景。全村200多位青年参军参战,近百人为国捐躯。

…………

80多年过去了,秋阳中,“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采访组来到了英雄故里。

东辛庄村,现在叫本斋村,又分为本斋东村、本斋西村两个行政村——当然,是为了纪念英雄马本斋。

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民居映入眼帘,屋旁是美丽的便民公园,几个放学归来的孩童正在追逐嬉闹,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双向车道上,一辆辆冷链运输车来来往往,排成了长龙。顺着车行方向望去,道旁很多厂家挂着“肉制品加工”的牌子。

迎接我们的本斋东村村支书马现永介绍:“这样的厂子,村里有上百家哩!”

走进敞亮洁净的厂房,但见滚揉机“嗡嗡”转动,切片机精准切割,包装机快速封装,转眼间,一扇扇牛羊肉便被加工成排骨、肋条、涮肉卷,成箱成箱地搬上候在门口的冷链车。

一个红脸膛汉子从生产线旁走过,他是这家厂子的负责人,名叫马杰,土生土长。听了我们的来意,他用力握住记者的手:“马司令,那是我们的亲人,村里大人孩子都知道。很多人家的祖上,都跟着马司令杀过鬼子!”

越聊越热络。马杰说,村里能发展成今天的光景,也都是受了马司令的影响:马司令用兵,一靠脑子,二靠胆量。回民有养牛羊的习惯,刚开始,家家养了牛羊,屠宰后用板车拉着去集镇上卖。后来觉得这样不过瘾,便在乡里帮助下建起了冷库,规模越做越大,牛羊肉卖到了北京、天津、河南。再后来,大家胆子更大了,又建起了加工厂,引进了现代化生产线。不但加工当地的牛羊,还从国外进口原料。来自世界各地的冷冻肉“飞”进村里,经过深加工后又“飞”向全国……

“你们说,如果马司令还在,会不会夸咱一句:好!又打了一个大胜仗?”马杰笑着问记者。

(本报记者 蔡闯 王斯敏 陈元秋)

责任编辑:葛依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