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在观众的屏息凝视下,伴随着宣讲员的讲述,身着破碎血衣、手脚皆戴着镣铐的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步伐踉跄走上舞台,双臂高擎头顶大声疾呼。看到台上这壮烈一幕,观众无不表情肃穆、眼眶湿润,为革命先辈身陷囹圄仍初心不改的坚定信念深深动容。
近日,借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党委联合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党委共同举办红色教育联学活动之机,江西省赣州于都长征源宣讲团带着精心创排的“永远的长征”主题宣讲走进中华女子学院,带领师生重回那段血与火铸就的岁月。
自今年4月以来,“永远的长征”主题宣讲已先后走进多地高校、部队与机关,以多元形式再现长征鲜活故事,深刻诠释了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与实践价值。
实干创新铸就宣讲精品
“大家是否知道,赣南山坳里有个秀气的姑娘,用九十多年的深情,书写了一个在时光尽头等你的动人故事。”这是革命烈士王金长遗孀段桂秀奶奶“用一生等待丈夫归来”的感人故事;“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这是刘伯坚在狱中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
宣讲团以真实历史为基底,通过融合“理论说书、情景讲述、舞台演绎、红歌联唱”等形式,将红军将领、红军战士及红军亲属的感人事迹搬上舞台。每到一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往事,都会让在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沉浸感受革命岁月的热血与赤诚。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伟大出自平凡,英雄就在人民中间。”中华女子学院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李思彤振奋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将青春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走好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
伴随“永远的长征”主题宣讲活动的持续升温,于都“长征源”理论宣讲品牌越擦越亮,越来越多青年主动走进剧场,汲取红色养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立足女性视角演绎红色故事
2020年5月20日,于都籍长征老红军葛接调之子、解放军退役大校葛江洋发起成立于都长征源宣讲团,迅速吸引红军后代、专业讲解员及志愿者踊跃加入。如今,团队已发展至100余人,既有9岁的“小红星”讲解员,也有70多岁的红军烈士后代,构建起“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宣讲梯队,让红色传承生生不息。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女性队员占比约70%,是宣讲团的中坚力量。
“5年来,她们带着对先辈的崇敬与对使命的坚守,坚持以传播创新理论、传承长征精神、播撒思想火种为己任,取得显著成效。”于都县社联主席、长征源宣讲团常务副团长黄蕾说,“她们以细腻视角、充沛共情挖掘长征故事,深入于都革命旧居旧址调研采访,与革命先烈亲属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挖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和历史细节,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书写出一段段动人篇章。”
为讲好段桂秀奶奶的故事,宣讲团成员之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胡晓琼多次走进段奶奶家中,在日常陪伴与聊天中捕捉真实细节。“即便讲过无数次,我依然会被她一生守候英烈、坚信胜利的执着深深打动。”正是这份发自内心的共情,让故事传递更具感染力。
要让红色故事直抵人心,仅有真情与素材远远不够。为实现视频画面、背景音乐与人声讲解的无缝衔接,宣讲团成员反复打磨细节:逐字逐句修改稿件、精准调整视频节奏、熟练背诵每一段内容,还定期开展集体彩排不断优化呈现效果。
“大家排除万难,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合力攻坚,反复打磨宣讲稿达33轮,更新版本20余次,试讲排练20余次,才最终让主题宣讲呈现出最佳效果。”胡晓琼说。
于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主持人徐巍巍是《寻找红军爷爷》的讲述者。她回忆道:“深入采访红军后代、打磨红色故事的过程,也是自我赋能的过程。仿佛长征精神真正融入了血脉,让我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把红色故事讲下去。”于都县委宣传部干部刘巧梅负责讲述于都籍烈士肖汗尧《从于都河到大渡河》的故事,作为年轻宣讲员,每次上台前难免紧张,但她总会暗自鼓劲:“要把烈士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
正是这样一群心怀敬畏、全力以赴的女性宣讲员,立足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的表达,让一个个红色故事变得更加细腻鲜活、可感可触,让长征精神在娓娓讲述中浸润更多心灵。
“随时随地”掀起宣讲热潮
为让长征故事直抵基层、长征精神浸润人心,宣讲团扎根基层沃土,聚焦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精准化宣讲,切实打通基层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创新实施‘唱、讲、演’三位一体宣讲模式,与长征源合唱团、长征源演艺团联动,让宣讲有思想厚度、合唱有情感温度、演绎有视觉力度,实现了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受鼓舞。”黄蕾说。
为打破时空限制,宣讲团还积极拓展载体,创新推出“互联网+宣讲”模式,推动红色教育从“一时一地”延伸为“随时随地”。
据了解,宣讲团还为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参赛师生搭建起“红色云课堂”,辐射500余所高校、近15万名师生。宣讲空间的拓展,让宣讲理念不断更新、视野持续开阔,课程内容也愈发鲜活接地气。
“7天10场”“把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宣讲团的鲜活实践,也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防报》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在网上,“用女性的真诚创造最好效果”“感动破防”等话题持续发酵,引发网友广泛共鸣,让宣讲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红色热潮在线上线下同步涌动。
“宣讲路上,既有尘封的红色故事被不断挖掘,也有新鲜血液持续加入,不少青年学生主动申请入团。”黄蕾欣慰地表示,“我们鼓励大家深挖红色史料、创新表达形式,用个性化视角诠释长征精神。接下来,团队还计划带着‘永远的长征’主题宣讲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更多长征沿线,让长征精神跨越山海,传遍祖国大地。”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周韵曦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吕若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