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用生命诠释“家国密码”

——走进吴石故居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11-12 11:22 作者:林娟芳

乌龙江畔,古厝深幽。在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江墘埕1号,一座两进的木结构院落静静矗立,斑驳的砖墙与古朴的门楣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不凡。这座看似寻常的两进木结构院落,正是中共隐蔽战线传奇英雄吴石将军的出生地和成长地。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热播,这里已成为热门红色旅游打卡点,吸引大量民众前来缅怀这位为祖国统一大业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

故居门前的空地上设有纪念广场,矗立着一尊吴石将军的雕像,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长长的石墙上,白底黑字镌刻其生平以及诗句“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这正是其传奇人生的最佳写照。推开厚重的木门,一座两进的木结构院落映入眼帘。石基黑瓦白粉院墙斑驳着雨水青苔的印迹,横陈着几块拙朴的青石板和石阶。故居占地面积602平方米,大部分建筑已翻新重修,但整体仍保留着原来的风貌。正厅依旧保持着原貌,厅堂左侧是吴石的事迹展示。

吴石,原名萃文,字虞薰,1894年出生于一个寒儒家庭。父亲吴国琬为他取名“萃文”,寄望其在文化上有所建树。螺洲这片土地自南宋起就传唱“千家耕读五百年,烟波为宅书为田”,自然条件优越,人文荟萃,代有名贤,素有“小福州”之称。千百年来,吴厝人将“忠孝传家”的祖训融入血脉。吴石少时天资超逸,夙慧天成。其启蒙之地,正是帝师陈宝琛于故里螺洲所创之学府。在这片人文渊薮之地,文庙的庄严肃穆与书院的馥郁墨香,共同构成了他成长的底色。忠孝节义、家国天下的种子,早已在其心田悄然深植。1910年,吴石进福州开智小学学习,接触新学。1911年初,吴石转学进入榕城格致书院(今福州格致中学)。第一次接触西方教育,让吴石感到新奇震撼,校园里涌动的爱国热潮,也让青年吴石热血沸腾。辛亥革命爆发后,吴石毅然加入福建北伐学生军,从此踏上救国道路。吴石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卓越的学识与军事天赋。1914年,吴石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湖北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随后进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至1916年毕业时,再次以同期第一的佳绩闻名全校,被师生们誉为“吴状元”。1930年,吴石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日本陆军大学。他文武双全,不仅精通诗词书画,更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才能,因此被赞誉为“十二能人”。吴石不仅是隐蔽战线上的英雄,在抗日战争中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武汉会战期间,他参与制定的“保卫武汉作战计划”为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支撑。凭借对日本军事体系的深入研究,他被誉为“日本通”,其精准的情报分析和战略研判能力使他于抗战期间先后晋升至少将、中将。在长达14年的抗战岁月中,吴石的身影活跃于多个关键战场,从长沙会战到桂柳战役,从昆仑关争夺到湘桂防线,他都参与战略策划与指挥协调,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岁月里,吴石将军通过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接触和深入交流,增进了了解与认同。曾于武汉珞珈山亲聆周恩来的演讲,并与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交往,还研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对其深邃的战略思想表达了高度赞赏。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石将军思想上的根本转变,确实源于他对当时执政集团的彻底失望。据曾担任农业部部长的何康在口述回忆中提及,在桂柳战役期间,亲临一线的吴石对“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腐败现象极为痛心。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更是亲眼见证了国民党接收大员们“五子登科”式的劫收,以及随之而来的物价飞涨与民生凋敝。尤其当国民党政权违背人民对和平建国的普遍期盼,悍然发动内战后,吴石深感失望与愤懑,曾多次痛心疾首地感叹:“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在老乡何遂的影响下,吴石逐渐转向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吴石与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联系,毅然投身隐蔽战线。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这句出自热播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台词,深深触动了无数观众。1949年8月16日,福州解放前一天,吴石带上太太王碧奎和年龄最小的一双儿女乘坐飞机飞赴台湾,将大儿子吴韶成和大女儿吴兰成留在了大陆。这一别,成为他与大陆亲人的永诀。这位前往“虎穴”的英雄,真的一去不回了。抵达台湾后,吴石以“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身份进入国民党军事机构最高决策层,与朱枫密切配合,将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台湾各岛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等绝密文件传回大陆。

然而,危险悄然逼近。由于中共台湾省工委遭国民党保密局严重破坏,1950年3月1日晚,吴石被捕入狱。在狱中,吴石凭借其坚定的信仰和保护战友的信念,沉着坚毅地应对每一次审讯。国民党当局称“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事”。

1950年6月10日,国民党特别军事法庭进行秘密审判,吴石被宣判死刑。临刑前,吴石从容自若,留下绝笔:“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朱枫、陈宝仓、聂曦3位烈士。吴石牺牲后,周恩来总理指示李克农、罗青长全力做好烈士家属的保护和安置工作。1973年,吴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总理在逝世前留下嘱托:不要忘记吴石他们……

距吴石故居步行5分钟的地方,还伫立着承载着螺洲吴氏家族记忆的吴公祠。祠中“明赠侍郎螺江吴氏公祠”“三世侍郎”“定国大将军”等牌匾,依旧彰显着当年的荣耀。而今,祠堂右侧专设吴石将军纪念室,供后人瞻仰。正殿两侧墙上,分别挂有《吴氏祖训》和《吴氏祖诫》,开篇即明示“忠君亲上以报国恩,孝亲敬长以笃人伦”“毋为臣不忠,毋为子不孝”。吴石用生命诠释的家国密码,至今仍在叩击着我们的心灵。故居斑驳的砖墙、静谧的庭院,以及那尊凝视东方的雕像,无不在诉说着:历史不会被遗忘,英雄的精神永远照亮前行之路。

责任编辑:葛依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