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阳县三渠镇杨梧村法律顾问张驰为村民讲解交通事故相关法律规定及赔偿。
陕报记者 张英摄
“村里有了法律顾问,需要什么法律帮助再不用到处跑、四处打听了,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就能解决,真的特别方便。”11月28日,泾阳县王桥镇屈家村群众屈鑫高兴地说。
村里事务,法律顾问为村“两委”提供法律意见;邻里争执,法律顾问现场就能调解……走进泾阳县,133个行政村都能看到“一大两小”村(居)法律顾问公示牌,上面公示着该村法律顾问的姓名、电话号码、微信二维码等信息。由于每个村都已建立了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当群众有法律需求时,法律顾问就会在线解答咨询、提供法律服务,真正把公共法律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焦芬菊律师太好了!解答咨询的态度很好,建议句句在点子上。对于我不懂的地方,一遍遍解释给我听,还让我记录下来,读一遍给他听,确认后他才放心。”泾阳县桥底镇刘孟村党支部书记王益民对本村的法律顾问焦芬菊称赞不已。
8月25日,刘孟村一名村民跟着本村的一个包工头去建筑工地务工,收工后回家休息。第二天,家人发现其不幸身亡,后经医院查明死因是中暑。包工头认为,工人收工后在家中死亡,他没有任何责任,出于人道主义,可以出3万元丧葬费。死者家属表示不能接受,双方谁也不肯让步,僵持了四五天。
为了防止矛盾激化,王益民拨打了焦芬菊的电话。焦芬菊在电话中很有耐心地进行了指点:一是在当天气温高于法律规定的禁止户外工作温度2摄氏度的情况下,包工头带领工人进行室外作业,是导致工人中暑的直接原因;二是工人回家后,48小时内病发而死亡,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包工头应当负责;三是赔付金额问题,应根据双方的接受能力适当确定。随后,王益民把握这3个关键点,很快将事情调处,包工头赔付死者家属20余万元。
正是焦芬菊这次细致、耐心的解答,让王益民意识到了法律顾问的重要性。后来,焦芬菊又帮助村里处理了好几起疑难事件,还定期到村里开展法治讲座,通过讲述真实案例,让群众从中学到更多法律知识,帮助村干部提高基层治理的法律素养。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把法治服务送到家门口,帮助村(居)委会干部处理事务时把好“法治关口”,帮助群众运用法律排忧解难,这在泾阳县已经成为现实。
为了从制度层面保障法律顾问服务的质量与满意度,泾阳县司法局提出法律顾问服务“四个一”(每周电话联系一次、每月实地服务一次、每季度法治讲座一次、每年法治体检一次)要求,建立年度集中签约制度,组织实施了“村(居)服务测评、司法所初步考核、法律服务机构出具考评建议、县局综合评定”的年度考核制度和服务监督制度,从签约组织、服务管理、监督与考核等环节精细化设置,让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法治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律师开展“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激情与热情。
梁渊是陕西琴剑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年轻律师,也是泾阳县安吴镇蒋路村、甘泽村、高村的法律顾问,她每月都会从西安到这3个村开展法治服务工作,顺便探望自己的父母。
“这事还得从一次毛遂自荐说起。”梁渊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她回家探望父母,在经过村委会时无意间看到了法律顾问公示牌。她一边看一边想,自己也是一名律师,工作之余是否也能成为法律顾问,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情呢?
春节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梁渊带着自己的名片来到泾阳县司法局,顺利地成为法律顾问的推荐人选。7月,陕西琴剑律师事务所和安吴镇3个村委会签订服务协议,指派梁渊担任这3个村的法律顾问。
今年以来,44名法律顾问在泾阳县133个行政村实地解答咨询4192人次、开展法治讲座348场次;微信群解答咨询5632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28件;指引办理公证事项25件、法律援助案件8件、民事诉讼48件、刑事诉讼7件。村(居)法律顾问逐渐成为泾阳县群众享受方便、高效、专业法律服务最直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