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纪检监察 / 正文

严守纪法红线 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5-09-26 11:42 作者:张楠迪扬

视觉中国供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既是助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国内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下,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勤俭办一切事业,才能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新时代以来,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建设并强化,靠的是党风廉政建设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向纵深推进,其中的重要抓手是建章立制、深入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形成一整套体系,发挥政策组合拳合力。

厉行节约的首要任务是强化预算制度建设,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是规范收支、发挥预算刚性约束的前提条件。党政机关收入足数上缴国库是规范经费管理的第一步。党政机关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必须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严禁以任何形式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拖欠或者私分。收入不入账、设置“账外账”、私建地方“小金库”是典型的违纪违法行为。满足个人支取目的,自设“私房钱”套取国有资金,致使党政机关预算收入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对于这些充满奢靡之风的地方乱象,必须持续整治、强化监管,牢牢守护国有资产。

其次是要规范党政机关的预算支出,强化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支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严守纪法红线,以专项治理、常态化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整治经费使用乱象,严禁以会议费、劳务费、咨询费等各种名义虚列支出、套取资金,以非法票据骗取国有资金。另一方面是强化勤俭节约的经费使用规范,严格经费使用纪律,在确保机关运行、政府履职确需开支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机关事务各领域的开支项目和标准,形成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杜绝铺张浪费,严格按照支出范围和标准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会议等开支领域。

其三是建立科学系统的党政机关经费监测体系,持续监测经费开支绩效,深化现代会计制度建设,优化机关运行经费核算体系,精准测度机关运行成本,优化开支结构,提升党政机关的经费使用科学性、合理性。比如,拓宽政府电子化采购范围,秉持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采购确有所需的服务,严禁虚设、抬高采购费用,支出与职责及业务无关的服务,确保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此外,还要警惕消极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是要将履职行为推向懒政怠政、不积极作为。消极腐败具有隐蔽性强、形式变化多样等特征,要建立准确识别懒政怠政等消极腐败的机制体系,通过系统识别、动态捕捉、外部监督等多种方式发现腐败现象并及时整治。勤俭节约、反腐倡廉不是消极腐败的理由,要坚决杜绝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让政府履职与服务真正起到实效。

在节约节流的基础上,积极开源也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政府投资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政府急需强化的治理能力之一。如何提升政府的投资能力、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是世界范围内很多政府都亟须破解的课题。在加强政府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更要时刻绷紧反腐之弦,加强财经纪律和法律法规建设,严格规范对国有资产与资本的经营权和管理权。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要分级分类强化主体责任,确保守土有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设并加强常态化的组织领导机制,肩负起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主体责任。最关键的是要在对党纪和国法的严守中,形成内化于心的责任意识、品格作风和组织文化,将外在的刚性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律与正向激励,这样才能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