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无声,却最具精准性、概括性。日常交流中,多用数据表述也更有说服力。正因为如此,人们常用“心中有数”来形容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把握主动。
党员干部谋划、推动、落实各项工作,方方面面离不开数据。善于用数据总结问题,善于在数据中分析情况,善于在数据中寻找导向,是熟悉工作、履职尽责、实干担当的一种体现。汇报工作不能缺乏数据,否则内容干瘪、空乏无物;基层调研不能不掌握数据,否则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谋划工作不能缺乏数据,否则成效不显、后劲乏力。心中怀有“一本账”,对各种指标数据、预计预期、动态趋向了然于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调动各类要素,做好发展与稳定的“四则运算”,实现“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游刃有余。
善用数据,先要掌握数据。能够反映实际的数据是“走”出来的,坐等下级单位“上报”不行、干等同级单位“抄送”不行、指望笔杆子“总结”不行,必须要挽起裤腿,迈开步子下沉一线,“步数”越多 ,数据越翔实。因此,党员干部要养成深入调研的“大脚掌”,多到一线去,多和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摸透实情,为政策制定、工作落实提供坚实支撑。统揽全局的“数”是“算”出来的。现实情况往往既是客观的也是孤立的,只有归纳梳理、善于分析、深入研判,才能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将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找到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能够集思广益、发扬民主,面对现实问题适时组织专业力量分析研究、科学研判,在纷繁复杂的现象当中找到规律、顺势而为。
善用数据,还在于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能人为“注水”、刻意“修饰”、层层“抹油”。数据一旦被刻意篡改,便失去本真、毫无价值。现实当中,有的领导干部能力不强、本领不高、成绩乏善可陈,不在改进工作、助推发展、提升业绩方面下功夫,却在数字“注水”、浮夸虚报方面花心思。殊不知,数据失真最终只会误导方向、贻误时机。花拳绣腿的泡沫一旦破裂,面对的只有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要进一步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讲真话”的关键词就是“数据翔实、数字精准”,既要讲清整体情况,又要说明具体情况,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本着对党对人民对一方山水负责的态度,察实情、说真话、报实数。如此才能摸清家底、洞察实际、科学决策,在日趋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游刃有余、进退裕如,最终引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