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警惕基层“内卷”怪象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06-19 14:33 作者:李大远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卷”出来的实绩。要对名目繁多、交叉重复的检查考核进行“瘦身”,挤掉考核中的“泡沫”与“水分”,让基层干部从虚耗空转的“内卷”中跳出来,变被迫应付为主动干事

近年来,“内卷”成为网络热词。所谓内卷,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随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一些过度考核、过度创新的“内卷”倾向有所抬头,值得警惕。

警惕考核走样。考核是指挥棒,用得好能够奏响“协奏曲”、唱响“大合唱”,用不好也可能“乱弹琴”,甚至出洋相。有的地方存在加码式考核,不分具体情形,不顾基层能力,要求层层递增、指标层层拔高、时限层层压缩,最终“高标准”变“超标准”,产生不加分析的大干快上和为完成考核任务的弄虚作假。有的地方存在留痕式考核,不顾民情温度只看材料厚度、不管工作质量只看照片数量、不从现实考据只看后台数据,让基层疲于应付、焦头烂额、无所适从。有的地方存在隐蔽式考核,上有减负政策下有应付对策,对不纳入考核范围的工作任务动辄通报排名、调度汇报,强行“加戏”,人为制造“内卷”。

警惕创新走形。少数干部过分追求创新带来的“眼球效应”,为“新”而“新”,走入歧途。有的注重硬件建设和外表包装,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但细细分析不过是花拳绣腿,对实际工作并无多大帮助。有的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闭门造车,挖空心思想点子、立名堂、造新词、堆材料,特别看重“首创”“第一”“唯一”等噱头,思路倒是出了不少,但多是重制度制定、轻操作实施的面子工程。有的追求“上级注意”,上级关注的抢着搞创新、造“盆景”,不遗余力包装宣传推广,唯恐“上面”不知道。凡此种种,歪曲了创新的本义,浪费了宝贵的资源,销蚀了基层的热情,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卷”出来的实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防止基层治理陷入“内卷”怪圈,上级部门要立正实事求是的风向标,多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一线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干实事、求实效,对名目繁多、交叉重复的检查考核进行“瘦身”,科学制定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真正挤掉考核中的“泡沫”与“水分”,让广大基层干部从虚耗空转的“内卷”中跳出来,变被迫应付为主动干事。基层干部要争当求真务实的实干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俯下身子、沉下心来,重实际成效、重长远利益、重群众获得感,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检验,让创新成为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水到渠成的“科学配方”。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