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5-08-13 10:02 作者:郝思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之一,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自觉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丰富实践,意义重大而深远。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毕其一生,都秉持实践的品格,将马克思主义当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使理论创新成果扎根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历经170多年的历史洗礼,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与其鲜明的实践品格密不可分。

一部百年党史,实质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毛泽东同志曾用箭和靶的关系作形象比喻,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大改造”,在较短时间内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过全党思想大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两个结合”,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有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亟待作出回答。比如,如何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如何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等等。唯有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结合新的实践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造,进一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当前,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尤须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学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改造客观世界能力。要加强理论学习运用,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理念、找思路、找方法、找举措,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