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以文风之变促政风之新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13 10:50 作者:晋玉东

文风之新,是求真务实思想在“笔端”的生动实践。“短实新”的文风,背后是深入调研的扎实作风,是直面问题的勇气担当,是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更是优良党风政风的生动写照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其中关于“提升文件质量”的条款,犹如一剂精准的“靶向药”,直指文风积弊。这不仅是对写作内容的规范,还是一场深刻的“笔尖革命”,蕴含着“文风即党风”的真理。

文风之弊,是形式主义在“笔尖”的集中暴露。文风从来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而是党风政风的投射,是检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现实中,有些地方的文件患上“虚胖症”,动辄洋洋洒洒成千上万言,开篇必谈“重要意义”、中段必列“主要原则”、结尾必讲“加强领导”,内容循环往复、拖沓冗余,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空洞无物,本质是思想懒惰、脱离群众、回避问题的表现。有些地方满足于“照搬照抄”上级文件,以文件落实文件,看似政治正确,实则是不担当、不作为的“挡箭牌”。诸此种种,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使之无暇深入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疏远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文风之新,是求真务实思想在“笔端”的生动实践。《规定》倡导的“短实新”文风,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实践方法的回归与弘扬。短,不是简单的字数压缩,而是思想精炼、直击要害、务求实效的外在表现,要求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最凝练的语言传递最核心的信息。实,是文风的灵魂,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直接体现,要求文件内容必须“接地气”,措施必须“能落地”,问题必须“真解决”。新,则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反对墨守成规、千篇一律,鼓励结合实际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和办法。“短实新”的文风,背后是深入调研的扎实作风,是直面问题的勇气担当,是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更是优良党风政风的生动写照。

文风之变,是一场触及灵魂的作风变革。推动这场“笔尖革命”走向深入,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树立“为谁而写”的鲜明导向。扭转“唯上不唯实”的撰稿心态,把基层是否看得懂、用得上、能减负作为衡量文件质量的标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群众路线,文件起草前必先调研,动笔前必先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能拿出什么方案”,让每一句话都服务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建立“为文负责”的刚性约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将文风要求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优秀典型和反面案例,对热衷搞“长空假”的地方批评教育乃至问责。大力精简文件数量,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发文,让“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成为新常态。涵养“为事而文”的思想自觉。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最终要靠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大力弘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优良传统,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投入真抓实干中,让“说短话、写短文、开短会”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