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08-15 10:05 作者:赵慧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持续一个月时间,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311.3万条,这些建议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有工人对技能提升的迫切需求,有企业家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真知灼见,也有退休老人对完善养老服务的真实诉求……这种“开门编规划”的民主实践,使国家大政方针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

在我国,每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都是严格遵循民主程序,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汇聚最大共识的基础上作出的。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成功编制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五年规划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其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从党中央全会提出规划建议,到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再到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向全社会公布实施,规划编制始终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这一过程既有效找准了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充分吸收了基层实践的新鲜经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最大程度地凝聚起社会共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人民群众是政策的直接感受者,他们最清楚政策在基层执行中的梗阻在哪里;人民群众更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他们的首创精神往往能破解现实中的复杂难题。北京“接诉即办”、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的“金果子”,无不来自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的“金点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主动向人民群众问计求策,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使规划目标更接地气、措施更可操作。规划编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所需所求作为第一信号,汇聚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一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专家论证;另一方面,畅通民意渠道,创新参与方式。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面向公众问计求策等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让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规划编制的“金钥匙”,使“十五五”规划更好顺应人民意愿、凝聚社会共识。

当每一个真切呼声得到回应、每一条新鲜经验得到认可,五年规划便从国家层面的战略蓝图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人民群众既是规划编制的智慧贡献者,也是改革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更是蓝图落地的坚定推动者。汇聚民智民力的“十五五”规划,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指引和行动遵循。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