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招商招到“假院士”“伪央企”,表面上看是骗子套路深,实际暴露出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的盲目和浮躁心态。骗子大行其道,往往因为其夸大其词、天花乱坠的言行正迎合了一些地方所热衷的“表演式招商”。
投资分文未到,“俄罗斯院士”身份遭打假,相关机构正在走流程注销……近日,河南郏县一场持续三年的招商闹剧黯然收场。
河南郏县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安葬地。2022年4月,自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苏辙后人”的苏文,与郏县政府签署了总投资33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郏县东坡书院综合体。三年过去了,苏文的多个身份头衔被证实为假,合作框架协议沦为一纸空文,项目也正式宣告流产。这场以“弘扬东坡文化”为名的招商骗局,据当地情况通报,“项目并未实质性实施”,但严重损害营商环境和政府形象,这类隐性“创伤”,影响比有形损失更深远。
招商招到“假院士”“伪央企”,表面上看是骗子套路深,实际暴露出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的盲目和浮躁心态。为了抢项目、出政绩,一些领导干部盲目相信投资商的花言巧语,未做认真考察论证,面对所谓的“大项目”“大投资”,未能保持理性判断,轻易被江湖骗子、皮包公司、诈骗集团所利用,不仅投资无法落地,还可能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假院士”操盘空壳项目、“伪央企”套取地方资源等案例时有发生,本质上都是地方招商盲目性的体现。面对苏文的骗局,若是认真核查一下苏文的身份,或者追问“钱从哪来、项目怎么落地”,骗局并不难戳穿,闹剧也不会上演。
骗子大行其道,往往因为其夸大其词、天花乱坠的言行正迎合了一些地方所热衷的“表演式招商”。一些地方频频策划各种招商活动,有的大玩“数字游戏”,搞重复签约、给投资额注水、虚报签约项目数量。还有的“口惠而实不至”,招商时夸海口、给承诺,使尽浑身解数,签约后却不了了之。这种“自导自演”式的假招商,就是搞搞表面文章,导致一些项目虚而不实,一些项目不见落地,一些项目半途夭折,动辄数亿的签约仪式,最后却一地鸡毛。一场场“招商作秀”,不仅纵容作假,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更助长了不正常的政商关系,让一些掮客扮演关键角色,让真正有投资意愿的企业望而却步,搞坏营商环境。
假招商、招假商,本质是政绩观错位。一些地方在“唯数据论”的单一评价体系下,考核指标过高且脱离实际,考核任务层层摊派,催生了急功近利的不良作风,让部分干部陷入“为招商而招商”的误区。要么抱着“先签了再说”的侥幸心理,对投资方资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酿成招假商闹剧;要么干脆搞“纸面招商”,靠数据注水凑数,上演假招商戏码。不实信息制造虚假繁荣,干扰经济发展大局,贻误改革、建设和发展。
招商引资促发展,需要真招商、善招商、严招商。告别虚假繁荣,严把资质关口,回归招商本质,而不是“捡到篮里就是菜”。引进项目只是第一步,以务实作风做好“后半篇文章”,用质量指标替代数字游戏,才能真正为地方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