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露营之歌》手稿,近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悲壮激昂的战歌,令无数人追思抗联勇士不畏强暴、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并先后派出童长荣、周保中、赵尚志、冯仲云、杨靖宇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各地创建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反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1936年2月起,东北人民革命军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到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后,东北抗联发展为11个军,共3万余人。据不完全统计,14年间,东北抗联共消灭敌人18万多人,长期牵制了日军大量精锐部队,使其无法投入关内战场。东北抗联的顽强斗争,标注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时间线,卓越贡献彪炳史册。
“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东北抗联14年苦斗,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并称中国革命“三大最艰苦的事”。由于敌人“坚壁清野”,抗联将士经常几个月吃不到一粒粮食,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连衣服都靠扒敌人的穿;东北的寒冬,风如刀割,滴水成冰,隐蔽在山里的战士一觉醒来,常有人已冻伤残废。世界上很少有一支军队像东北抗联那样,指挥员与战士时刻面临饿死冻死战死的威胁。据当年抗联老同志回忆,部队因冻、饿、病而死的人数不亚于战斗减员,“那时,牺牲容易,坚持下来难。难过的时候真是很羡慕战死的战友们”。
对于孤悬敌后的东北抗联来说,敌人的疯狂围剿和经济封锁是艰苦的,弹尽粮绝、挨饿受冻是艰苦的,长时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更是苦中之苦。此时的斗争,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为驱除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信仰之战,是尽可能打击敌人、为后来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是明知牺牲仍然前仆后继的悲壮之战,也是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民族危难时,白山黑水间,涌现出一大批英勇斗争、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冰雪严寒中吞下棉絮枯草为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杨靖宇,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仍严守党的机密的赵尚志,被敌人酷刑逼供数月后英勇就义的赵一曼……一个个铁血英雄,有着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让国人敬仰,更令敌人胆寒。
白山黑水,雪冷血热。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中的一张照片显示,在长白山密林深处,一棵大树上镌刻着10个字:“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这是最简单的誓言,也是最强大的决心。如今,东北抗联精神,就如同这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深深地扎根于黑土地上,激励着一代代人攻坚克难、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