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从李子柒到李福贵看乡村叙事爆火的双重密码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04 11:26 作者:牛同

最近,“李福贵”火了。

开着小货车在山村中叫卖,车斗里堆着食品和日用品,旁边围着买货的留守老人——这是27岁河南姑娘李亚云(网名“李福贵”)的视频日常。当她用自媒体收益带46位老人去郑州旅游,老人们面对镜头露出的拘谨与雀跃,让一条视频收获960万点赞。

在短视频平台上,李福贵的粉丝已超千万,拥有不少百万播放的作品。但她的视频形式,却一直是“反流量逻辑”的——无滤镜、无脚本,没有戏剧冲突、贩卖情怀,时长多为10分钟以上。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她用镜头慢慢记录着帮老人拍照、晒麦子、卖货让利的流水账日常,展示乡村最质朴、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精准击中观众对乡土的怀念,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细腻、真挚情感的向往。

在众多乡村博主中,李福贵代表的是“真实”。她真切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诚实地记录和呈现与周围村民的联结。视频里,当她喊着“打豆腐的来啦”穿过村落,就像移动的“供销社”,老人们的笑脸与皱纹,构成最朴素却最动人的画面。而车上载的不只是商品,更是老人们的期待:一位老人笑着说“孙女在手机上看见我了”,还有网友在李福贵镜头里看见自家老人,随即将“有空就回”的口头承诺变为实际行动。这种走出视频的互动,恰恰说明她的视频具有引发共鸣的现实力量。

这让人想到了李子柒——以镜头重构田园风光与传统技艺,把乡村生活打造成一个浪漫而唯美的精神空间。她的视频不仅满足了都市人对理想乡村的想象,更让世界通过美学符号认识了中国乡村。

李子柒呈现了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乡村图景,借“美学”手法讲述乡村故事,满足观众对田园牧歌的想象;李福贵则以“真诚”打动人心,唤醒人们对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在社交平台上,她们殊途同归地讲述着朴素的田园浪漫,共同构成了乡村叙事的双重密码。

在国际传播层面,李福贵的真诚叙事同样重要。视频中未加修饰的日常——乡间尘土、邻里互动,恰恰构成最鲜活的中国乡村画像。没有贩卖苦情、贩卖焦虑,众多农村老人摆脱了“他者叙述”的桎梏,在镜头前从容地生活。前不久,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关注到李福贵的故事,并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点赞了她的专访视频,让全球观众看见了一个鲜活而温暖的中国乡村,也再次证实真实记录的力量。

无论是李子柒的田园诗,还是李福贵的生活流,从美学到真实,乡村叙事的多元路径,为中国故事的传播提供了深刻启示。可以看见,乡村叙事只有扎根于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才能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正如李福贵所说:“要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阳而生。”这种坚韧与温情,正是中国乡村最动人的精神底色,也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生动源泉。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