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下大气力把党建设好,打造一支党性纯洁的队伍、纪律严明的队伍,使我们党始终不负人民,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央八项规定的“严”,从不是束缚干部的“枷锁”,而是释放干事精力的“钥匙”。破除文山会海的桎梏、卸下虚功虚饰的包袱,让干部把更多时间和心力聚焦到群众的急难愁盼上,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这份“严”的基调,正催生出“暖”的实效。在三秦大地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脚手架节节攀升,撑起居民对宜居生活的新期待;田野间驻村干部俯身蹲点,把帮扶实效落在泥土里,指尖算着粮食增收账;政务大厅内,“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不用跑”,数字化流程让便民服务跑出加速度……一桩桩民生实事、一个个温暖场景,都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鲜活实践。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容不得半点松劲懈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从近年通报案例可见,少数干部仍存侥幸,有的将不作为当作“不违规”,在项目审批中拖延敷衍;有的把小便宜视作“小问题”,在惠民资金中“雁过拔毛”;有的抛却亲清政商关系,在企业服务中暗搞利益输送。这些行为如同“鱼刺卡喉”,伤的是群众信任,寒的是百姓人心。
唯有始终绷紧“严”的弦,才能持续传递“暖”的温度。对顶风违纪者,速查严处、绝不姑息;对隐形变异问题,露头就打、防微杜渐;对制度执行,一抓到底、不留死角。让“严”成为干部的行为自觉,让“暖”成为群众的切身感受,方能以优良作风凝聚民心,让党的形象在为民服务中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