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中国企业500强”见证经济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1 09:12 作者:张博令

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有1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前段时间,“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中国大企业实现规模和质量双重跃升,展现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00强企业更是企业中的领头羊、佼佼者,对各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其发展状况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榜单年年发布,今年的数据新在何处?从中能看到什么?有3个观察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活力。

国企民企“双轮驱动”,筑牢市场活力根基。500强企业中,国企251家、民企249家,数量基本持平,这背后是两种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互补共进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活体现。

中国中车深耕轨道交通装备研发,CR450动车组引领全球高铁潮流;国家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国企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扛起重任。比亚迪等车企以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领跑全球市场,互联网科技企业通过数字技术重塑消费与供应链生态……民企在更多新兴领域成为“活力源”。各类经营主体千帆竞发、形成合力,让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与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制造服务“双向赋能”,重塑产业体系竞争优势。从500强企业的营收来看,制造业企业营收贡献率40.48%,服务业企业贡献率40.29%,两大产业的均衡发力,打破了“制造强则服务弱”“服务兴则制造衰”的偏见,构建起“制造筑基、服务增值”的现代产业格局。

高端装备制造催生工业设计、运维服务等专业化需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电池回收、智能网联等服务新业态,制造业升级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空间。同时,互联网技术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物流体系的完善让制造业企业实现“零库存”高效运转,服务业的创新为制造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制造与服务的互促并进,让现代产业体系根基稳、优势足。

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入围门槛较上年提高11.76%,海外资产总额达11.96万亿元,平均跨国指数稳步提高,与500强企业国内市场的稳健增长形成呼应,勾勒出“本土扎根、全球拓展”的发展图景。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早已不是简单的“产品出海”,而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实现“价值出海”。比如,vivo、传音等企业深耕新兴市场,占据全球手机市场重要份额。全球布局也反哺国内发展,国际供应链的完善,让国内产业体系更具韧性。这种“本土强根基、全球拓空间”的均衡布局,让中国在全球不确定性中始终掌握发展主动权。

从国企民企的协同,到制造服务的融合,再到本土全球的联动,中国企业的跃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面向未来,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协同创新,中国企业将继续发展壮大,带动产业体系实现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