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表明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谋划发展规划战略的重要前提。“十五五”规划编制要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规律中明晰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认识和把握规律是人们有效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做好规划工作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把握和遵循发展规律,体现为对时与势的科学把握、规律与规矩的谨严遵从、发展的“道”和“度”的精准拿捏。遵循经济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遵循自然规律,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刚性约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遵循社会规律,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同时,发展规律是历史的,随着经济社会、技术文化、资源要素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变化而发展。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不仅串连起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而且蕴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密码,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十五五”规划是踏上新征程后党中央着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发展之路,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应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安全能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全国一盘棋,各地区要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加强规划衔接。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量化为可感知、可考核、可问责的具体指标,形成“民生——发展——共享”递进链。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个阶段性部署有序赓续。“十五五”规划编制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和创造性运用,确定的一系列新目标新理念新任务,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奋斗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