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5-11-10 11:09 作者:郝思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十五五”时期重要地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我们要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乘势而上、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做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我国接续制定和实施了一个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引导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其中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通过实施“十四五”至“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来完成。“十四五”时期是第一个五年,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良好开局。“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夯实基础,就要更加关注对发展和安全具有基础性影响的事,进一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为“十六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圆满收官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全面发力,就要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屏障巩固等各方面工作协同并进、取得全方位进展。

做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外部势力对我国全方位打压遏制,大国博弈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十五五”时期,要更好把握危与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更加积极有为地应对挑战、推动发展。一方面,放眼世界,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要前瞻性把握新情况新动向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塑造我国和世界关系新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另一方面,立足国内,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要进一步做强国内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面对国际上可能遇到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只要国内发展保持健康平稳,我们抵御冲击、应对考验就更有底气。

做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进而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呈现诸多新特征。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看,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内需导向作用更加凸显。从增量和存量关系看,经济发展由增量带动为主向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并重转变。从人口形势看,我国人口进入减量发展阶段,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明显。这些基础条件变化将从供给和需求、总量和结构、宏观和微观等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十五五”时期,必须更好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积极破解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和历史使命。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抓住这个重要时间窗口,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就定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