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宁夏银川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动能

塞上湖城聚英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4-24 10:12 作者:银才轩

  44万人才资源总量,认定616名高精尖缺人才,培养遴选1003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年均2万名青年大学生扎根银川,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数量逐年翻番、“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全面启动……这是宁夏银川市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的佐证,也是汇聚八方才俊投身银川市高质量发展火热实践的生动体现。

  作为西北内陆城市的银川,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强化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带动力,持续擦亮“人才兴市”金字招牌,在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的道路上,让无数英才选择银川、扎根银川、奉献银川。

完善政策,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兴市”战略

  近年来,银川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全力推进人才工作。

  2022年,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确定了建设银川“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的目标,明确提出了以银川市为中心、其他县(市)区为支点的“一中心、多支点”人才发展“雁阵”格局。锚定这一目标,银川市成立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市28个成员单位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人才工作共商共议、联动推进的大格局。集聚首府资源、产业、人才优势,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以校地企合作为助推器,以“离岸式”引才为突破口,构建起“银川人才兴市30条”1个总政策、科技创新等N项配套专项政策、精准支持产业发展X项具体政策的“1+N+X”的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培养、暖心、活力四大工程,出台“银川英才”“银川新星”基金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措施,为银川发展广纳天下英才、汇聚强大力量构建了系统、扎实的政策体系。

  “我分别被自治区、银川市评为D类高层次人才,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鞭策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共享集团大型球、悬磨机关键部件球墨铸铁件研制项目负责人宋亮说。面对复杂的工艺设计和超高的生产难度,宋亮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研发,填补了多项装备制造的空白,该项目也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银川市创新建立了“应用型”和“学术型”并重的“双轨制”人才分类认定体系,为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开辟了新赛道。

  此外,聚焦全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三新”产业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建立人才专项支持机制,为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精准支持,努力形成“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的互融互促新局面。

招才引智,集聚天下英才

  青年人才是一座城市活力所在。近年来,银川市聚焦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实施宁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宁籍学子联络库,通过常态化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银川站”活动、专项事业编招录人才、发挥驻外机构作用驻点引才、产业项目引才等方式,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银川干事创业。当前,银川市全面启动了“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发布了系列配套政策,组建工作专班,并与12所在地高校签订校地发展合作协议,为更多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

  此外,聚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聘请45名顶尖智库专家和17家顶级合作单位加入智库,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献计献智。20个柔性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扎根银川、共谋发展,国内首次体外胚胎生产移植良种奶牛呱呱坠地,还有镶嵌在高端奶产业链上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印证了银川惜才爱才、求贤若渴的拳拳之心。

  与此同时,还在“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上破题,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载体,建成各类创新人才载体757个,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载体44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532个。与宁夏大学合作成立“双碳”研究中心,搭建起“智库+高校+产业”人才协同引育平台。巧借区外人才智力资源,建起企业“飞地”研发平台、海外引才交流平台等“离岸式”招才引智平台。威力传动、小牛自动化等龙头企业已在上海、江苏等地建立“飞地”研发中心,在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挂牌成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全市引进大数据、电子商务等领域海外归国人才30余名、国内博士硕士80余名。

  在人才的强大助推力之下,单晶硅RCZ拉晶、铸造砂型3D打印、煤基烯烃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业蓝宝石、半导体大硅片、智能配网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单晶电池量产转化效率世界领先,一些领域实现了“并跑”甚至“领跑”,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服务走心,为人才专心干事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侯靖媛是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2022年入职宁夏北方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研发主管一职,主要从事碳化硅陶瓷产品的研发。她所在的单位位于贺兰工业园区,每天上班单程就要花费1个多小时。后来她申请到了青年人才共有产权房,如今从共有产权房所在小区出发到单位,只需不到半个小时。“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新知识、提升个人技能。共有产权房体现了银川市对创新型大学生的关怀,也是对我的鼓舞,希望今后能通过自身努力为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侯靖媛说。

  安居才能乐业,银川市实施“多层次”人才安居工程,投资5.5亿元打造“揽秀苑”高端人才社区,建成各类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7945套,建立起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生活(租房)补贴相结合的分层分类保障体系,先后为千余名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发放生活补贴及购房补贴。同时,坚持服务保障高品质、便利化,不断提升爱才温度,聚焦高层次人才生活需求,组织专家健康体检600余人次,为240余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做到人才服务应享尽享、人才环境宾至如归。

  据了解,银川市以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公共人才服务便民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在市民大厅设立“一站式”“一条龙”人才服务窗口,并实现了公共人才服务“掌上办、网上办”。

  除此之外,银川市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爱才惜才重才用才”浓厚氛围,配套相应服务保障政策,并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新入职的大中专(技工)院校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2020—2022年,共为近900人兑现该项补贴385万余元。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