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青岛的街巷,老旧开放楼院星罗棋布,它们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以来,青岛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分类推进,聚力破解开放楼院治理难题,实现开放楼院“有人管、管得住、管长远”,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开放楼院精细化治理新路径。
“开放楼院建成年代长、公共设施陈旧老化、居住人口弱势群体居多,常常面临‘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治理困境,长期以来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着眼解决开放楼院“小散乱”的问题,青岛统筹考虑物理特征、人口规模、群众意愿、历史沿革等实际情况,重新划定开放楼院管理区域,调整优化治理单元。其中,将具备封闭条件的,依法划分物业管理区域;对于不具备封闭条件的,优化调整社区网格,以小网格兜住大治理。目前,全市将5358个散落楼院优化调整为1491个管理区域,涉及24万户居民。
治理单元划定了,党的组织覆盖及时跟上。按照“应建尽建、全面覆盖”的原则,青岛跟进优化调整小区(网格)党组织,统筹协调楼院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以楼栋为单位合理划分党小组,党小组组长兼任楼长,负责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团结凝聚党员群众参与治理;以楼栋单元为单位设置党员中心户并挂牌,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截至目前,青岛共成立4922个小区(网格)党组织、1.75万个楼栋党小组、3.77万个党员中心户,实现党的工作进楼入户,延伸到神经末梢。
根据开放楼院的不同特点分类施策。红色物管精治,对于楼座分布集中、依法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开放楼院,由党组织牵头成立业委会,引进专业物业服务,实现小区规范治理。居民自管自治,对于楼座分布零散、无法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开放楼院,依托社区网格,由党组织牵头成立自管会,实行居民自我管理,自主解决楼院治理问题。街区融合善治,在商居混合的开放楼院,通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搭建商居议事平台、组建街区事务委员会等方式,凝聚商户和居民治理合力,实现安居与乐业的双赢。单位共建共治,针对单位宿舍、家属楼院等开放楼院,探索以共建共治方式,将单位的资源力量引入楼院治理,破解治理事项衔接不畅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