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饶河县界江风光。
夏日,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遍洒阳光,奔流在大地上。
行走在祖国北疆,跋山涉水,一次又一次与蜿蜒的大江大河撞个满怀,再目送它们东赴苍茫。
奔流不息的江水,孕育了乐观、坚韧、不懈奋斗的精神,滋养了47万平方公里天地波澜壮阔、2981公里边境线广袤绵长——
同江铁路口岸,灯火彻夜不熄,中欧班列鸣笛穿梭;萝北县红光村电商仓库,村民打包辣白菜,快递单如雪花纷飞;抚远市蔓越莓种植基地,红果压枝,冷链车直通南宁……暖阳之下,新颜舒展,生机勃发。
“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近年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黑龙江用党建红串起1300多个边境村,以思想铸魂、组织赋能、发展提质、治理增效,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忠诚在北疆边陲淬火成钢
黑龙江,祖国的“北大门”。漫长的边境线、极端的气候环境、复杂的地缘态势,构成了边疆治理的独特挑战。
如何确保这片广袤国土稳固、人心凝聚、发展繁荣?怎样将抽象的忠诚具象化为边疆党员干部群众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
“火热的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这片热土,是最宽广的课堂。”党员干部纷纷这样表示。而这正是近年来黑龙江绵绵用力、持之以恒开展政治忠诚教育的生动实践和经验。
思想建设是做好边疆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黑龙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每年全覆盖轮训边境地区13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15.4万名党员,创新推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龙江足迹”现场教学,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
大兴安岭北麓的漠河林场,就是现场教学点之一。
早年,当地人靠伐木为生。2014年,随着最后一声“顺山倒嘞”的号子响彻山谷,大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挂锯停斧,靠啥讨生活?守着大片林,不砍树,咋能富?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漠河林场。
林场深处,吸足了雨水的植被高低错落,有的直插云霄,有的将及膝盖,有的才没脚踝。俯身拨开草丛,水珠轻轻抖落,一叶肉苁蓉露出了头。“林场正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肉苁蓉、枸杞,还养牛,牛粪能给树木施肥。”林场职工一一指点。
说话间,又有人摘了一簇杜香递过来。这种植物叶似松针,能驱虫,能提神,提炼的精油,还可作香料,散发着大兴安岭独有的芬芳。他说:“你看,不砍树,照样能致富!”
可不是呢!在亲历中感受、在实景中体悟,“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的道理,愈显真切,且说服力十足!
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卢君告诉记者,像这样循迹溯源、学思践悟的现场教学,在黑龙江已组织了500余场。
山川之变,源自思想指引,山河之固,源自忠诚浇筑。
以党性教育为抓手,黑龙江创新举措,打造“红色边疆行”“重走抗联路”等党性研学路线32条,边境红色教育基地60处,引导边境地区党员干部忠诚守土戍边。
回望历史——
牡丹江市,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珍贵史料无声诉说着早期共产党人探寻真理的艰辛,累计1.8万名边境地区党员在此接受洗礼。
黑河市,旅俄华侨纪念馆、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从革命烽火到建设热潮,两个展馆以不同历史维度,诠释共产党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忠诚。
放眼当下——
漠河市,市委党校,一堂时长为15分钟的微党课,全程“高能”,正在开讲!
直观感受零下53度的寒,北极哨所,洗过的迷彩裤,不到3分钟就被冻成了“铁裤”;生动展现巡边护边的难,44公里的中俄边境线,最北戍边夫妇爬冰卧雪,一年一年地与风雪较量。
何为忠诚?何以忠诚?
党课结束时,将众人情感推向高潮的那一曲《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就是答案:“八万里兴安,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八万里林海,一座座堡垒磐石坚强;八万里山水,一队队先锋意气昂扬……”曲调愈发激越昂扬,化作龙江党员干部群众深入骨髓的信仰、砥砺前行的力量。
建强组织激活千里边关
东宁市绥阳镇细岭村,建有木耳大棚300余栋,种植菌袋800余万袋,12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有棚。
今昔对比,村里老人看得真切:“以前种地栽木耳,一袋就挣一块多,忙活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
怎么办?2021年,有多年木耳产销经验的刘运福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有法子:推行“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还推广棚室挂袋、小孔打眼等先进生产技术。“有量又有质,村民腰包才会鼓!”他说。
小村蝶变,彰显出组织领航的强大力量。
“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黑龙江育头雁、引活水,凝人心、聚合力,多措并举筑牢边疆基层战斗堡垒。
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
选对带头人,激活整个村。黑龙江深入实施“头雁提升工程”,一手拓宽渠道“选”,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干部;一手常态联动“育”,省级抓示范、市级抓重点、县级抓全员,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发展本领。
为了激励“刘运福们”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省委组织部还设计了4条激励路径: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招录乡镇公务员、招聘纳入乡镇事业编制、提高在岗和离任补贴,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
“万人计划”引活水,张榜求才、带编引才——
见到塔河县十八站乡鄂族村党支部副书记宫庆祥时,他正在村里的手工艺品作坊里忙前忙后。“这是组织上给咱村‘发’的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海波,一把拉过这个精气神十足的小伙子介绍道。
原来,黑龙江已连续5年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统筹乡镇(街道)事业编制,招聘1.32万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至2名大学生,其中,有1710名大学生到边境村任职,为边境村带来了光与热。
如今,宫庆祥编制在乡镇、奋斗在村里:和村干部一道,攒着劲儿发展民俗旅游,将打造民族风情园、组织村民制作销售桦树皮画、丰富餐饮种类作为突破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点子多、思路活,小伙子还特别能吃苦!”刘海波由衷点赞。
组团式援边,“输血”更“造血”——
发展,边境不能边缘;振兴,边境不可掉队。
2022年,组团式援边行动应运而生。黑龙江统筹全省“兵力”,精准对接18个边境县(市、区)需求,首次派出包括党政干部和教育、医疗、产业等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每支由20人组成的工作队,360名精兵强将奔赴边境,开展为期3年的援边工作。
在绥芬河市,工作队将专业眼光聚焦在“提升这座口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上,加速推动绥芬河市中俄汽车配件出口基地项目、进口商品仓储园区项目落地。
在孙吴县,针对当地特色产业,汉麻良种率不高问题,工作队引进新品种“龙大麻”系列工业大麻,让纤维产提高10%,每公顷增加纯收入约1500元。
在穆棱市,工作队谋划成立了穆棱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出台人才奖补政策,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和优秀企业家。
边境干部群众的期待是组团式援边行动的不竭动力。2025年,432名干部人才接过了接力棒,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和第九中学等优质医院和学校,成为援边阵营中的新生力量。
不止于此。向边境村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科技特派员;连续4年开展基层党建整县提升行动,将7个边境县(市、区)纳入重点推进范围;集中培育89个边境党建示范点,常态化整顿边疆地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系列硬核举措,为黑龙江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组织基础、提供了坚强保证。
绿富同兴绘就幸福底色
穿林海、傍界江,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外四道沟村,就藏在这江的臂弯里。
沿着“醉美”331国道东行,独具风情的龙江民居闯入眼帘:木刻楞民居色彩鲜艳,套娃、松鼠等形象装饰物随处可见……民居前,一个不大的烧烤摊上,炭火正旺。
聊起“致富经”,摊主闫玉洁来了精神:“背靠大树好乘凉!咱龙江民居现在名气大,我的‘小老太太’烧烤也跟着火!”
靠村企联姻,这两年,外四道沟村建起了龙江民居、汽车营地、草莓基地等项目,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103.9万元,较三年前翻了一番,还带动了周边2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靠经营小摊,闫玉洁一家在黑河、沈阳市区买了两套房,还置了新车。细问“买的什么牌子的车?”她咯咯直乐,“你问哪一台?”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车明虎也笑得开怀,“她家有好几台车呢!”
在苍苍莽莽中行走,于村村寨寨间追问,记者深刻感受到,强化边疆党建,根本在于更好地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落到边疆党员群众头上,最迫切的就是发展。
“把边境村的振兴发展,纳入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盘子,统筹考虑、重点攻坚。”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冯海龙表示,黑龙江利用专项资金扶持边境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在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做足“边”的文章。黑龙江坚持抓党建促边境贸易,以“口岸经济”支撑兴边富民。
中俄边境,黑河公路口岸,货车往来穿梭。“海关、边检等联合查验,通关快了,咱腰包也鼓了。”货运司机连连点赞新时代的口岸之变。
“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粮食进口临时监管”……60多条创新举措,源于黑河口岸开展的“口岸畅通”行动。2023年,黑河口岸从海关、边检、港务等部门抽调190名党员组建党员突击队,创新举措,集中攻坚解决通关流程多、效率低等问题。目前,黑河公路口岸日均验放车辆数量可达200台,水运口岸旅客运输单日最高近5000人。
黑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子慧说,紧扣国家兴边强边富边战略布局,以“党建共建、业务共建、服务共建”,推动不同隶属关系党组织高效联动、协同发力,打造大口岸、大党建、大发展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释放“绿”的潜力。拥有森林、湿地、界江、冰雪等多种生态资源的黑龙江,靠什么吃什么的新“吃法”很多样。
沉睡的雪野苏醒了。
“火力全开!”谈及企业近况,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赵鑫宏用了这四个字。
从名不见经传的试车网点,到全球规模最大、路谱最综合的开放式寒区汽车测试基地,红河谷正将“冷经济”变发展“热动能”:党员带头,揭榜挂帅,攻克极寒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试验场冰雪道路制作等寒地试车关键核心技术,斩获专利40项。“冰天雪地,也能迸发新质生产力!”赵鑫宏干劲满满。
连地理位置也成了一种资源。
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家家户户开民宿、搞旅游。2024年,游客超150万人次,相当于每个村民接待800多人次,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
这么偏、这么远,游客冲啥来?“森林、冰雪、极光……”党员致富带头人史瑞娟经营的民宿“雪人木屋”,是村里规模最大的民宿之一,她细数北极村特有的景观。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威接过话茬,“随着村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还来这里‘找北’。”坐落在“神州北极”广场旁的“最北”红色坐标——北极红色驿站,就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打卡。有党员在留言簿上深情写道:身越向北心越红。
眼下,史瑞娟家的“雪人木屋”正改造升级,不仅实现了干湿分离、还配备了智能家居。“现在房间经常爆满,两家分店也都开门营业了!”她一边说,一边展示网上的预约订单。
打造项目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和资产出租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马爬犁、家庭宾馆等协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曾因“北”而贫的村和人,正因“北”而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漠河市委书记吴庆军表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激发“产”的活力。靠发展特色产业,做强产业链、做优品质,因地制宜、一村一品,黑龙江边境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向前迈了一大步。
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瑷珲村,一个平平无奇的大棚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纯良一脸兴奋,“猜里头有啥?”“蚂蚱!”没等回答,何纯良自己揭晓了答案。
直到2014年,瑷珲村还在守着地过穷日子,也没有主导产业,眼见周边村子个个富了起来,只能干着急。
赴外地取经、进企业学习、请专家解惑……学了一大圈,何纯良找到了答案:村社一体!整合8030亩耕地统一流转、村民带资带地入股入社,还涉足种植灵芝、养殖蚂蚱等“小众”产业。
“每公顷土地多增收1000余元,再加上合作社分红、务工收入,我们村实现了脚不沾泥、大把分钱!”何纯良得意极了。
佳木斯市优化党政服务、延伸产业链条,让黑土地产出的大豆有了新卖法;孙吴县“支部抓产业”,汉麻产值破亿;呼玛县红心向党、铆劲产粮,粮食总产量居全省前列……
2024年,黑龙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边境村达97.9%,50万元以上的达45.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红网经纬织密边关安宁
密林深处,翠峦叠映,祥和静谧。
东宁市三岔口镇东大川村金场沟屯向东不到1里,一条数十米宽的中俄边境通视要道轻展身躯、渐行渐远……这条要道,就是韩淑秀、薛奎老两口走了50多年的巡边路。
苦吗?“时间久了,习惯了。”在薛奎看来,所有的奉献都是应尽的义务。险吗?“在山上待久了,难免会碰到一些事,但我们不怕。”韩淑秀轻描淡写地介绍,他们近距离遭遇过黑熊、野猪,还听过虎啸。觉得护边有什么意义?“大道理讲不出,但我们都懂,有国才有家。”老两口十分自豪。
像这样平凡而赤诚的坚守,遍布龙江大地。记者感到,黑龙江构建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境基层治理体系,把党员干部、边民群众、边防官兵拧成了一股绳、织成了一张网,共同书写戍边亮色。
——整合属地公安、边检部门力量,成立“干部+干警+边民”的治安联防小分队249支,动员3072名边民党员担任护边员,让党的旗帜始终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林海中,通过党建共建,大兴安岭地委与林业集团公司党委、军分区、武警支队、边境管理支队等驻地单位紧密联结,全区47支治安联防队日夜巡护。
界江上,嘉荫县基干民兵党组织与农场党员联合巡边,“迷彩绿”辉映“党旗红”。
小村里,呼玛县沿江村“智慧党建”与“智慧边防”有机融合,实时展现视频监控、乡村地图等画面和信息;黑河市爱辉区“一村一警务助理”,让村民安心、放心。
——在边境地区划分网格6763个、配备网格员1.4万余人,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防联控网格体系,打通边境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抚远市通江镇小河子村江畔,渔民争执骤起。鱼摊网格员李玉忠与驻地民警小王迅疾赶到,船舱瞬间“变身”调解庭:摆事实、讲道理,晓以利害,理解万岁、念旧情,平心顺气,争执双方心服口服。
这套渔民和驻地民警两两结对的“渔滩网格”机制,已助力该市连续4年实现涉外事件“零发生”。
——立足小网格,深耕微治理,推动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格局。
在呼玛县,红边村“爱心超市”,老人凭扫雪积分兑换电饭煲;荣边村法治长廊,村民扫码即可学习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西山口村道德评议会,春风化雨,消除邻里隔阂……
“自治强基,法治固本,德治润心。”呼玛县委书记魏志民认为,“基层治理点多、线长、面广,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是破题之钥、解题之举。”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黑龙江正以赤诚红心筑牢北疆屏障,以实干担当振兴边陲热土,将祖国“北大门”构筑成向北开放的新高地,在千里边关续写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