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浙江开化深入推进“暖青”强基计划

引才入乡 不负青山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18 10:52 作者:通讯员 徐明非 江丽芳

近期的一个周末,上海的曹先生一家驱车来到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新青阳村家思牧场。“我们在网络上提前做了攻略,这里借助村里的老旧场地拓展了各种业态,是一个带娃观光的好去处。”曹先生说。

家思牧场的牧场主蒋清全,是一名年轻的“海归”硕士。2020年回乡创立家思牧场以来,致力于将梅花鹿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融合,联合周边5个村成立“田园牧歌共富联盟”,打造了总面积48平方公里的共富休闲旅游带,带动农民年增收百万元以上。

近年来,开化县聚焦深化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以深入推进“暖青”强基计划为牵引,大力推动青年入乡,从生态农业到直播电商,从非遗传承到美食创新,诸如蒋清全这样扎根一线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创客和农创客,数量已从3年前的35名增长到现在的300余名。

返乡引流,让在外青年了解家乡、爱上家乡

作为浙西的山区县,开化每年约有2000名学子赴外求学。如何吸引毕业生返乡,一直是开化人不断思考的难题。

位于下淤村浙料青花瓷创业基地的龙坦窑非遗馆,是这两年乡村研学的新晋热门场所,青年馆主汪家良在创作新作品的同时,还要设计多样化课程。“县乡两级每个月都要多批次组织青年朋友前来体验,目的就是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乡村文创的魅力,体悟投身乡村创业也一样大有可为。”

“下淤村是实实在在由青年艺术家们盘活的‘明星村’,县里引导我们和多个高校建立了创业合作关系,形成了‘80后’带‘90后’、‘90后’带‘00后’的良好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年伙伴愿意在这儿开辟自己的事业。”村书记叶志廷说。

开化县聚焦返乡引流工作,在省内高校、重点省外地区成立60余个“钱江源学子联络站”,制定由“县领导挂联+团委书记担任联络官+开化籍大学生代表担任站长+N名学子作为成员”的“1+1+1+N”联络制度,将乡情教育、创业辅导、技能培训等工作前置化、实体化,让青年大学生毕业返乡创业无缝衔接。

护航青创,为青年事业添一把火、助一把力

“去年,青创客汪小山帮助我们村发展山地种养循环产业,带动8户农户户均增收3.6万元,村集体通过管理服务增收10万元。”马金镇建群村党支部书记汪佑财说,最近双方正在谋划建设农事体验研学基地,进一步激发“强村富民”新动能。

“山溪谷”猪肉品牌创始人汪小山是“青春共富合伙人”的一员,作为一名从零起步的IT男,他联动村集体发展山地种养循环产业,实现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一可复制的‘品牌驱动型’共富路径,接下来将在县域范围内更多村庄进行推广。”汪小山说。

为培养更多的“青春共富合伙人”,开化县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从政策支持到平台搭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创业青年“扶上马”,再“送一程”。

“多亏‘亲青相伴’青年创业贷款项目,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三农共富直播项目马上就可以启动了。”栖渠小院负责人余建辉感慨,申请后仅半个小时,他就拿到了20万元的贷款经费。

“亲青相伴”青年创业贷款项目由团开化县委和开化农商银行联合推出,青创客可以享受优惠利率下浮30%—60%的政策。“自2019年推出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5490笔,额度3.33亿元,受益青创客达570余人次。”开化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程淑岚说。

除了创业经费政策支持,开化还通过搭建平台,组织青年培训,提高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助力青创客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刚接受“AI赋能创业”培训不久的青创客方晨妍感触颇深,“我正在做一个线上服装的创业项目,手上的资源和人脉都不多,此次培训不但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还结识了不少在各个领域颇有成就的创业者。”

目前,开化已招募“青春共富合伙人”300余名,形成共富合伙人项目160余个。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