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焚烧垃圾秸秆的黑烟消失无踪,滩涂私占种植的作物不见踪影,曾经的养殖场转型为无土栽培基地……近日,行走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江畔,碧波荡漾、风景怡人,一幅水清岸绿、党群共治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
龙川江作为金沙江一级支流,流经南华、楚雄等县市,是滋养楚雄州的生命线。去年以来,南华县不断筑牢党组织堡垒,引导党员示范先行,带动群众从“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实现河湖治理从“突击整治”转向“常态长效”。
南华县创新“党建+河湖长制”,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三会一课”及党员培训,让党支部成为治理“桥头堡”。沿江352个党员责任岗亮牌明责,50余支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县级机关党员常态化开展“龙川江畔党旗红”主题党日,带头清理河道、宣讲政策。党员高新华是沙桥镇河段长,不仅带头拆除自家牲口棚改造排污系统,更积极发动村民组建志愿护河队。“党员先干,乡亲们看到实效,自然就跟上了!”高新华道出了党员带动的真谛。
在党员示范下,群众自治活力迸发。2000多名志愿者发起“保护母亲河”行动,带动5万群众参与。沿江7590户农户主动拆除违建、停用化肥农药,占道种菜者改栽绿化苗木,焚烧秸秆者转用有机堆肥,乱倒垃圾者加入保洁队伍。南秀社区党总支书记尤丽梅深有感触:“党员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讲透了,现在家家户户立村规、守约定,垃圾分类清运,乱倒乱排要扣积分,环境哪能不好?”
治理不止于清脏乱,更重在促发展。党组织强力引领产业生态化转型,大力淘汰高耗水高污染作物,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在龙川镇,党支部协调企业订单,清理龙川江流域大水大肥农作物2000余亩,引导农户发展高原粳稻良种繁育、玉米制种1.4万亩;沙桥片区党员带头推广稻田养鱼,千亩水稻与鱼塘相映成趣。养殖户刘华在支部帮扶下,关停牲畜栏舍,转型50亩牛黄水蛭基地:“党员帮咱贷款学技术,年收入反增两成!”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南华县确立优势产业发展思路,通过重塑平桥烟柳等历史景观,打造健康步道,成功引资开发千亩有机蔬菜基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沿江漫步、下田采摘已成为新时尚。
长效治理,关键在制度保障。南华县着力构建常态长效机制,141个村组全面落实保洁员制度,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与村庄保洁全覆盖;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常态化巡查整治乱排乱倒行为、村规民约有效约束陈规陋习。保洁员马建国说:“有党员日常监督,有户户评比激励,保护江水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自觉!”
如今的龙川江,清流潺潺,白鹭翩跹。南华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坚持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自治,让生态保护理念深深植根于人心。这一江碧水,正是党群同心、共治共享的最美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