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选聘专业型干部370名,引进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领域专业型干部125人,教育卫健领域专业型干部1218人
围绕招商引资、绿色化工、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发储备符合干部需求的特色教学案例和课程18个
各部门领导班子专业型干部配备比例普遍达到50%以上,经济部门专业型干部配备率达85%以上
连日来,甘肃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中试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焊接声、切割声此起彼伏,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自去年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新区选派6名有相关专业经历的干部成立项目专班,有效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项目专班负责人于艳表示。
近年来,为解决专业型干部储备不足、能力与发展不匹配等问题,兰州新区通过按需引才、靶向提能、适岗选用,储备锻造了一大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善作善成的高素质专业型干部,聚力护航新区经济发展勇挑全省大梁。今年上半年,新区在全省经济增长贡献评价中获得第一名,连续三个季度获评“贡献奖”。
为破解专业型干部来源渠道单一问题,建立编制统筹管理机制,实行身份管理、岗位管理并行的用人模式,制定出台聘用干部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质量和急需紧缺专业型干部选聘力度。截至目前,选调选聘专业型干部370名。聚焦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出台特殊岗位专业人员聘用管理实施办法,采取业余兼职、顾问指导、项目合作、平台共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持续推动专业力量“蓄水池”扩容更新。多渠道引进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领域专业型干部125人,教育卫健领域专业型干部1218人。探索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资源“一盘棋”调配机制,明确履历匹配、专业择优、人岗相适等调配原则,制定出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交流管理办法,持续健全干部跨领域、跨层级、跨专业“三交流”体系,有效推动各领域专业型干部向高质量发展汇聚。
靶向提能,激发担当作为。坚持实施“一把手”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和干部“短小精专”培训计划,围绕招商引资、绿色化工、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发储备符合干部需求的特色教学案例和课程18个,结合精准点名调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本领。搭建递进培养、轮岗交流、试岗攻坚、挂职锻炼4个蓄能成长“快车道”。近两年来,将200余名综合素质好、敢闯敢试的科级以下干部放到重要岗位进行递进式储备培养,将60名潜力好、阅历少的科级干部实施跨部门、跨领域交流,选派90名符合急需紧缺岗位要求、干劲足的国企干部开展试岗攻坚,选派14名想干事、有发展潜力的县级干部到省直部门、其他国家级新区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养。
围绕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六个主导产业链和深化改革、招商引资、工业经济、项目建设、财政金融、生态环保等6个重点领域,分析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专业需求,结合单位推荐、考察调阅,精选建立适岗干部优备库。建立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重要专项工作一线、重大应急处突事件一线“三重一线”干部考察识别机制,从政治素质、能力作风、工作实效等6个维度细化24条评价标准,横向上分机关、经济产业发展中心、乡镇社区、国企等不同领域,纵向上划分主职、副职、中层等层级,明确考察重点,精准识别干部个人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和工作实绩。
综合考虑事业需要紧缺度、干部培养适配度,注重把成熟干部用到关键岗位、把懂行干部用到专业岗位、把有潜力干部用到艰苦岗位。将组织把关、日常了解和综合研判贯穿始终,大力选拔在基层一线、项目火线、招商前线敢于触及矛盾、迎难而上的干部,注重选拔在工业经济、金融风险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中敢于挺身而出、攻坚克难的干部,优先使用在综治维稳、乡村振兴艰苦吃劲岗位上的“老黄牛”干部,切实把敢担当、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专业型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今年以来,110名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年轻干部走上对口岗位。各部门领导班子专业型干部配备比例普遍达到50%以上,经济部门专业型干部配备率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