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云南文山州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优势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20 11:31 作者:通讯员 陶炳禄 李彤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校园里,上海教师带来了实验室与“大国工匠”优质资源,受帮扶学校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边陲医院的手术台上,文山本地医生首次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帮扶医生帮助填补诊疗技术空白75项……近年来,文山州经历了从“借力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

2022年,文山州迎来了上海市、昆明市等省内外选派的144名专家人才。他们扎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南县、马关县,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让帮扶力量全面落地生根,文山州立足实际,建立由组织部牵头,教育、卫健、农业、科技、重点帮扶县等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下设医疗、教育、科技3个领域帮扶工作组,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步运用定期督办、工作调度、实地调研等方式,加大工作督促指导力度,定期收集专家团队问题需求,有针对性推出点亮一副标识标牌、编印一本政策汇编、建立一批服务制度、完善一批暖心举措、落实一套作用发挥机制的“五个一”服务举措,为帮扶团提供支持,不断延伸专家人才帮扶实效。

在教育领域,“外引内派”模式成效斐然。上海虹口区、昆明市等地优质教师队伍精准帮扶马关县第一中学、广南县第十中学、广南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骏在广南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担任校长后,坚持“应招尽招”原则,为大山留守少年敞开公办职校大门。曾经冷门的烹饪、农学等专业在他手上成为“香饽饽”。该校通过对接企业资源、开设“订单班”、组织外出交流,改变了不少大山少年的命运,也逐渐改变了当地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只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孩子们的未来才有无限可能。”张骏说。

马关县第一中学校长徐雪君原是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教师,谈到近年来帮扶工作,徐雪君说:“帮扶不只是硬件改变,更是教学流程优化,以及师生信心的整体提升。”三年来,他带领团队多方筹集400余万元资金,在上海援滇力量和马关县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建成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2025年,马关县第一中学高考本科率跃升至76.12%,较2022年提升近23%;特殊控制线上线人数从57人增长至195人。骨干教师培养同样硕果累累,5人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6人获州级教学名师等荣誉。

医疗帮扶采用“带土移植”模式,上海医生将先进技术完整移植到文山州,专家逐步从术中带教转为在旁指导,本地医生则从观摩成长为独立主刀者,广南县人民医院在3年内从“三级”跃升至“三乙”。通过“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结对模式,帮扶专家带培96名本土医师,并选派59名基层医务人员到帮扶医院进修学习,申报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州级科研项目1项,实现神经领域医疗科研项目“零”的突破。曾经需要转诊至省城的许多手术,如今在县医院即可完成,群众看病不用再翻山越岭。“自2022年结对帮扶广南县人民医院以来,我们致力于在当地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体系。”上海市静安区卫生事业管理中心主任袁旻健表示。

在广南八宝米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奎丽梅躬身田间,带领团队播种、插秧、选种、收获。作为广南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她在传统八宝米基础上潜心品种改良;作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一员,奎丽梅帮助聚集中央、省级、州级、县级四级资源,推动各级专家建立工作站。“能成为国家科技特派团的一员,我深感光荣,更知责任重大。”奎丽梅说,科技特派团探索出“科技+农户+市场+成果转化”帮扶模式,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如今,铁皮石斛已经发展成全链产业,广南高峰牛通过“冻精”技术实现了高质扩繁,广南八宝米又育出了优质新苗。

一批批教育、医疗等领域专家人才不远千里从上海等地来到文山州,为文山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三年来,文山州通过人才“组团式”帮扶,培育壮大高峰牛、铁皮石斛、水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6个,建立专家工作站、名师工作室25个,帮带培养本土医师、教师、农技人才1543名,选派237名骨干人才到帮扶单位学习实践锻炼,通过“医学大讲堂”“红烛大讲堂”等方式培训本土人才3.97万余人次,推广运用草果和砂仁高标准种植技术、支气管镜检查等农业、医疗领域新技术124项。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