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在暴雨洪流中挺立

——甘肃榆中县防汛抢险救灾一线党员先锋群像扫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25 10:28 作者:记者 冯南

坡道上,“伤痕”犹在。被连根拔起的树木横亘在路边,拧作一团的自行车扎在泥里,瓦砾、碎石散落各处。

路两旁,鲜红的党旗随处可见。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顶上,塌方路段土堆边上……一抹抹红,稳稳扎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8月7日,一场罕见的暴雨诱发山洪,突袭了甘肃榆中县,城关镇、马坡乡、小康营乡等多个乡镇受灾。

暴雨洪流中,295个基层党组织迅速响应,176支党员突击队奔赴现场,5200多名党员干部逆流而上,在预警转移、生死救援、灾后重建中挺立,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关键时刻,党员就该站出来”

沿着蜿蜒的山路走,数不清转了几道弯后,马坡乡旧庄沟村村委会到了。村委会小院前贴着的一块硬纸板,十分惹眼,上面有用黑笔写的5个大字——“现场指挥部”。

站在院门口,向山上望,几道“猫抓”一般的痕迹触目惊心。“那是洪水掠过的地方。”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栋红着眼睛、哑着嗓子,脸上写满了沧桑。

山洪发生时,正赶上王栋值班。他带着村里的12名党员打电话、发信息、敲门喊……争分夺秒,将村民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瞥见山坡下有一户人家还亮着灯——“有村民没转移!”他立刻开车冲去救援,途中遭遇洪水,车辆瞬间失控,果断跳车才侥幸逃生。

“快跟我走!”王栋带着受困的一家五口逃到坡上,又从没过大腿的淤泥中奋力突围,转移至地势更高的村委会。此时,洪水已将村庄撕开了口子,呼啸而来!

惊险一夜,只是忙碌的开端。配合救援人员继续搜救、抢修道路,组织年轻力壮、熟悉村道的党员运送物资……几天连轴转下来,王栋累得晕倒了两次。大家都劝他歇一歇,可他喝了口热水,又站起来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全毁了,我们只有拼命干,心里才能好受些。”

这样一个钢铁般的汉子,却在提及村里的党员时,把眼泪擦了又擦,“他们家里都不同程度受灾,但始终往前冲、带头上,坚守奋战在一线。”

64岁的老党员王百用毫无保留,把自家馍馍、开水、棉衣、被褥都拿了出来,分给了紧急安置的群众;党员王建栋脚步匆匆,奔忙在山路上,运送饭食、饮用水等紧要物资,一趟又一趟……他们想的也很简单,“关键时刻,党员就该站出来!”

“让乡亲们尽快回到之前的生活”

傍晚时分,马坡乡上庄村临时安置点。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一团,絮絮地聊着天;孩子们你追我赶,活力满满;院落一角,有党员志愿者正架着大锅煮面,葱花的香混着面汤的暖扑面而来。

一派祥和的景象中,村党支部书记陈万凯快步赶来。这些天,他没睡上一个囫囵觉,双眼布满了血丝。

洪水来的那天,他像平时一样,预备出门巡逻。刚出院门,对面黄崖沟就传来“砰”的一声闷响,紧接着又蹿出一道火光——“河道的变压器着火了!”顾不上拿伞,他拔腿就往沟里跑。

赶到河边一看,洪水将原本2米宽、水深不足20厘米的河道撑宽了数倍,水位也涨到了半人高!

“洪水来了!”陈万凯迅速拨通各个社长的电话,在联络群中发出一串紧急指令:“有滑坡危险的农户马上转移”“地质灾害点的村民转移到爱心园广场、学校、村委会广场去”“后面还有大雨,抓紧行动”……

分秒之间,生死竞速。凭着对灾情的警觉,对村情、地形的了如指掌,陈万凯和村干部、党员敏锐预警,果断行动,安全转移村上全部人员!

抹了把汗,喝了口水,陈万凯冲着记者摆摆手,又快步离去。他急着“入户走访听取群众安置意见”,急着“组织抢收菜地里成熟的高原夏菜”,急着“让乡亲们尽快回到之前的生活”……不远处的村委会办公室,灯火彻夜不熄。

“洪水能冲毁房屋、冲断道路,却冲不散人心”

小康营乡洪亮营村,清淤现场,村委会副主任洪惠春一早就忙开了,黢黑的脸上,泥水汗水一起往下淌,每走一步,浸在泥里的胶鞋就发出“噗嗤”一声响。

忆及惊险一夜,洪惠春仍心有余悸。那晚,发出汛情通知后,他始终放心不下河道附近的施工工地,“员工到底有没有安全转移?”他决定自己去看看。

赶到工棚,透过窗户一看,竟有两名员工还在呼呼大睡,洪惠春急得猛拍门板:“洪水马上来了,赶紧撤离!”三人刚转移到高处,浊浪便翻滚着吞噬了低矮的工棚。

马不停蹄,洪惠春奔向下一个风险点。洪峰突至,不慎被困的4个小时里,他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是“还有更多群众等待转移”。趁着手机有信号,他急忙安排村文书张馥燕接续战斗。次日凌晨,好消息传来:“村上人员全部安全转移!”

望着被冲毁了的房屋、冲断了的道路,洪惠春眼神坚定、斗志满满:“洪水冲不散人心!”

力量,在党旗下凝聚!县里协调组织的清淤力量来了——来自9个乡镇的党员志愿者分户包干,点对点帮村民清淤。

村民刘玉良家,几个“红马甲”正忙着清洗家具、收拾院落,一上午的时间,院里的黑泥被一锹一锹甩进手推车里,石砖地终于露出了本来面貌。刘玉良感激不已,连连点赞:“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党员志愿者,都实干着呢!”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积极投入,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全村能干动的都来了!

“人没事就行。”

“有党和政府关心,还怕啥?”

“党员干部带头干,我们自己也得努力,向前看!”

……

淤泥之上,新的希望正在生长;废墟之下,顽强的力量正在扎根。

一个个党员先锋挺立脊梁,化作暴雨洪流都冲不垮的“红色堤坝”,守护灾区群众顽强而勇敢地向新生活迈进!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