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组织领域专家,制定7个数字领域新职业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建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标志性业绩直接申报绿色通道,推行数字经济新职业职称评审“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授权85家数字领域民营企业及16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职称自主评审
●支持数字经济优势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新建工作站给予50万—100万元建站补贴
●创业人才计划中设立“数字经济专项”,每年拿出不少于20%的指标定向支持数字领域潜力青年人才
近年来,浙江省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锚定数字浙江建设目标,将数字人才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创新活力的核心要素,坚持引育评用留多措并举,全方位赋能数字人才发展,全链条打造数字人才高地。
立体引才,夯实人才储备。紧扣数字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构建“全球引才+品牌活动+高能平台”引才体系,加速集聚数字人才。构建立体化引才渠道网络,布局建设人才工作站,全省联动赴数字人才密集地举办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招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以及阿里巴巴、网易等数字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磁吸作用,加速高端数字人才集聚。2024年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突破120万人,其中,电子信息专业居硕博士引进量首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列本专科生引进量前三位。
精准育才,提升应用能力。围绕数字技术工程应用领域,通过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便捷化补贴和项目化管理,全面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行动。构建培育体系,打造政策、组织、教材、培训、评价和监管6大工作体系,出台数字技术新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推动项目全面落地。突出企业作用,建立健全数字技术人才自主培养链,将海康威视、鑫蜂维网络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纳入培训机构目录,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数字技术人才。实施全程监管,贯通职业能力、继续教育和职称评审平台,将开班备案、培训报名、人员审核、日程管理、培训结业、考核申报、补贴申请、学分登记、职称认定等环节纳入系统管理,实现全流程监管。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4256人,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1419人。
多元评才,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健全问专家、问大家、问东家的数字人才多维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问专家。组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专家,制定7个数字领域新职业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建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标志性业绩直接申报绿色通道,22人获评高级职称。问大家。推行数字经济新职业职称评审“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授权蚂蚁集团、瓴羊科技、之江实验室、省半导体协会等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接数字新职业高级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近3年共有12059人获评高级职称。问东家。授权士兰微等85家数字领域民营企业及甬江实验室、清华柔性电子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近3年共有4201人获评中高级职称。同时,编制65项数字经济领域境外职业资格与职称比照认定目录,推动数字人才评价体系接轨国际。
高效用才,建强数字博士后研究队伍。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组织实施数字博士后集聚行动,推动博士后人才投身数字经济主战场。围绕产业链布局工作站,每年发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引导目录,推荐海康威视、杭州华为通信等7家数字领域链主企业和高能级平台获批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优先支持蚂蚁集团、强脑科技等345家数字经济优势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新建工作站给予50万—100万元建站补贴。围绕人才链资助博士后,在省级博士后择优资助中将数字科研项目予以单列,每年资助20项左右,一批获资助博士后在各类大赛中崭露头角。之江实验室博士后黄禹荣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围绕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组建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用联盟和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举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等赛事,鼓励数字经济领域博士后在产业创新中大展身手。
生态留才,厚植数字人才创业沃土。积极构建数字人才发展要素支撑体系,打造创业生态圈,推动数字人才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集成服务提质增效。建成省域“人力资源大市场”,为包括数字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277项职业发展全周期服务,同时涉企人才服务目录事项全部入驻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量归集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数据,充分运用AI等技术和手段,实现人岗智能匹配,推动数字人才在省内畅通流动、高效配置。专项激活创新动能。在创业人才计划中设立“数字经济专项”,每年拿出不少于20%的指标定向支持数字领域潜力青年人才,以杭州“六小龙”之一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为代表的155名数字领域人才入选,占入选人数的25%。2024年,改革重塑创业人才计划,打破学历职称限制,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重点倾斜,遴选数字经济创业人才26名,占入选人数24%。平台赋能创业成长。以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抓手,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业孵化载体,为数字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服务。例如,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累计孵化数字经济创业项目上千个,培育出万高科技、朗迅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