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标准界定模糊、客观评价失真、结果运用乏力等现实问题,近年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持续在考察标准、识别路径、结果运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政治素质考察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统筹干部岗位、领域、层级差异,科学设置“共性+个性”差异化考核指标。共性指标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细化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等20条正面情形;列出践行“两个维护”不坚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含混、态度暧昧、摇摆不定等20条负面情形。个性化指标突出分层分类,在领域上,分类制定县市、院校、国企、民生保障等6类部门领导干部参考清单;在对象上,针对不同层级及党政正副职、内设机构干部特点,细化对应指标;在地域上,结合不同时期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发展阶段,动态调整本地考察指标。
坚持近距离、立体化考察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八小时内外的政治表现。常态化收集记录干部的工作实绩,评判干部的能力水平;深入重大风险防范、乡村振兴等战场,贯通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成果,评判干部的斗争精神、担当精神;开展访支部看党性、访上级看担当、访同级看协同、访下级看口碑、访服务对象看实效、访家庭看家风的“六访六看”行动,评判干部的权力观念、自律意识;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中,采取正反双向同步测评方式,评判干部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评定为“一般”的干部,由组织部门进行提醒谈话或岗位调整,强化其政治理论学习与党性教育;对问题严重、综合评价为“差”的干部,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不得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相关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核查。2024年以来,先后提拔41名政治素质好、具备培养潜力的干部,调整9名政治能力不足、政治执行力不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