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标,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以“一长一网一群一会一端”为切入点,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前置,探索形成以金泽家园北社区和东窑村为代表的创新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从“单一管理”向“多方共治”转变,打造“幸福微网”治理新样板。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网格治理根基。夯实网格架构,织密基层“一张网”。金泽北社区创新实行“社工网格长+居民网格长”双轨制,从楼门长、离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中选拔出48名居民网格长,与15名专业社工形成互补,实现网格内人员搭配的专业性与本土化结合,让网格管理既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又能发挥本地“能人”优势。东窑村建立三级网格体系(村书记/主任为一级,副书记/副主任为二级,工作人员为三级),将99名党员代表、39名村民代表纳入网格管理,探索形成13个网格片区的大网格体系,通过明确各级网格职责和人员构成,实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
注重党群联动,激活治理“红细胞”。金泽北社区打造“1名网格长+3名党群连心工作组成员+N位楼栋内的居民”的党群连心工作组,累计吸纳48名居民志愿者,让党员在网格中带头参与治理,同时带动更多居民加入,增强了网格治理的群众基础。东窑村推行1个党组织、1名党员或居民带动N项重点工作的“1+N”机制,推动“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2025年上半年在网格内解决村民反映的雨箅子清淤、路灯不亮等百余件急难愁盼问题。
深化多元共治,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搭建协商平台,汇集民意“金点子”金泽北社区搭建“多方参与商讨、决议社区事项”的常态化网格议事平台,聚焦环境改造、设施维修等议题,2025年上半年累计召开协商会议7场,解决维修道路、扩建车棚等7件居民关切问题,通过协商让居民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和落实,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东窑村通过“微信群+网格议事会”双渠道,全时接收、解决群众意见和急难愁盼。依托13个网格微信群汇总接收群众意见,每月召开1次网格议事会,着力解决村民反映的公共设施破损、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等各类问题。此外网格长坚持每周入户了解居民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难题。
整合辖区资源,构建需求“响应链”。金泽北社区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构建“一刻钟服务圈”,联动15家友邻单位,建立“网格需求库”和“服务资源库”,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中医、口腔、眼科义诊、免费家政服务、惠民洗衣、义务理发、公益法律咨询等9类服务项目。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服务10余次,服务居民800余人次。东窑村借助“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优势,与朝阳法院、金盏派出所等多方签订共建协议,以东窑村为试点辐射周边,搭建“金盏乡东窑村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解纷平台,2025年以来,该平台已调处矛盾纠纷13起,提供法律咨询4次,加强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解决在诉前,助力打造“无诉乡村”品牌。
数字治理,提升精准“加速度”。金泽北社区开发“金北e生活”智慧云平台,设置“金牌先锋”党建云阵地、“志愿之家”文明风采展、“小北在线”问题随手拍、“网格管理”服务零距离4个板块。其中“网格管理”版块上线以来,已接收居民线上需求反馈70余条,通过网格地图精准定位需求,便捷查询网格长信息及联系方式,所有需求在网格内得到解决,有力支撑“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东窑村依托“盏新东窑”智慧服务平台,畅通诉源治理线上渠道,引导法治力量下沉疏导端,实现矛盾就地高效化解,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0%。2025年,通过该平台受理的矛盾纠纷案件中,有4件成功在诉前调解,避免了矛盾升级。
注重文化浸润,涵养和谐治理生态。金泽北社区秉承“卡通化、亲民化”服务理念,精心设计并推广网格卡通形象代言人——金蜜蜂“小北”,推出服务口号“金有小北、幸福加倍”。通过发放1000个“小北”手提袋、绘制4面“小北”主题墙等方式,使“小北”形象深入人心,成为社区服务的温暖符号,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东窑村深耕网格“家”文化,依托网格阵地和文体队伍,将14支文体队伍纳入网格管理,设立党建指导员,连续举办4届体育节,形成“以文体促党建”的良性机制。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生活,更成为收集民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化解邻里小摩擦的有效平台,2025年通过文体活动现场收集村民意见1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