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天津市河西区街道社区的最前沿,活跃着这样一群“力量”,他们有的来自市区机关、事业单位,有的来自街道、社区,有的来自高校、企业,他们走进社区、进网入格,用“铁脚板”和“热心肠”,织密了社区治理的“经纬网”。
当好“宣传员”,党的声音“飞入万家”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精准落地、入脑入心?党员干部们各显神通,让理论宣讲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以实际行动打通了理论政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孔老师,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该怎么规划?”“将来房子还能不能作为主要资产?”不少社区居民非常关心房价走势、子女教育等问题,依托专业优势,在尖山街道,天津师范大学党员干部给大家上了一堂堂生动的专业课。心理学部李鹏老师举办了“阳光心态,轻松前行”专题讲座,利用绘画这个载体,展示每位小朋友内心镜像,教授了如“呼吸放松法”“正念冥想”等简单易行的心理调适技巧。经济学院党支部书记孔繁成老师讲授了“中国房地产政策变迁与居民资产配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了国家房地产政策的来龙去脉,为大家分析如何理性看待市场、合理规划家庭资产。他们既讲透了国家政策,又回应了百姓关切,真正将党的好政策和新思想,转化为社区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的贴心话。
在挂甲寺街道美化里社区,有一支来自河西区检察院的普法宣传“先锋队”,他们把法律课堂搬到居民家门口,让法治精神浸润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在走访社区中,干部们发现不少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涉及的养老、维权等内容一知半解,凭借专业优势,干部们以“唠家常”的方式开讲,从邻里纠纷如何依法化解,到老年人如何防范养老诈骗,一个个鲜活案例、一句句通俗解读,让原本“高高在上”的法律变得亲切易懂。“以前总觉得法律离咱们远,现在干部们讲得明明白白,心里一下子亮堂了!”83岁的闫大爷笑着说出了居民们的心声。通过面对面讲解、互动答疑,让居民知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当好“巡查员”,风险隐患“无处遁形”
社区安全无小事,党员干部们练就“火眼金睛”,化身“移动探头”,穿梭于背街小巷、楼栋单元,用担当守护平安,将隐患消于未然。
“消防通道是生命通道,绝不能堵!”这句话成了桃园街道罗兰花园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庆的口头禅。友谊北路沿线4座楼宇与171家商户密集分布,安全管理任务重。商户们起初抵触频繁排查,张庆就用“共情式沟通”破局,先听企业吐槽“影响办公”,再协调社区专人对接保障需求,让抗拒变成主动配合。从消防通道的一丝堵塞到应急灯的一个暗点,他带领队员像“找茬专家”般逐项排查,为楼宇筑牢“安全屏障”。商户们都说,“有张书记在,我们办公更安心!”
“老板,您这后间是住人还是堆货?按规定咱得看看。”“您店的灭火器压力不足,已经过期了,需要立即更换。”“厨房安装了燃气报警器吗?”在友谊路街道寿园里社区,市水务局水资源中心干部韩涛依托专业背景,迅速掌握了社区工作方法,严格对标安全规范,细致检查消防设施、用电用气、仓储住宿等情况,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并耐心向商户宣讲安全法规知识,筑牢安全防线。
当好“信息员”,民情民意“畅通无阻”
广大党员干部作为社区感知社情民意的“灵敏触角”,他们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真正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梁”。
“最窄的时候两个人都错不开身,万一着火救护车都进不来。”在下瓦房街道大沽路社区,琼州道103号楼的居民们经常被停车难题困扰。社区党委书记陈莉莉带着网格员搬来小马扎,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开起了“议事会”,“商户要做生意,咱们要通行,得找个两全的办法。”随后,街道、社区、区体育局、消防救援支队和商户代表召开协调会,最终确定施划20个单侧停车位,另一侧安装隔离栏和指示牌。如今走在这条小道上,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居民出行痛快多了。
“平面地图标注不清晰,找小区楼号费劲;管线分布难追溯,维修效率受影响……”在越秀路街道教师村社区走访调研时,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宇的一句感慨,道出了基层治理的痛点。他利用资源优势,主动对接街道,牵头联动杨硕、张琰教授,组建了3D立体地图绘制团队,扛起测绘仪器走进社区街巷,顶着烈日逐楼测量,趴在图纸上反复校准参数。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精度达厘米级的“数字社区—3D地图”最终落地,全街的建筑、道路及房屋信息等还原成了立体数字模型。“有了这张‘活地图’,我们开展网格化管理效率至少提升了30%!”教师村社区党委书记赵欣拿着地图激动地说。
当好“调解员”,巧解矛盾“千千心结”
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看似小事,却关乎社区和谐,党员干部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巧当“和事佬”,妙解“千千结”。
“现在楼里基本没异味了,这些小狗还挺耐人的。”白楼名邸小区养犬户数高达80余户,电梯里时而出现狗尿,不养犬的居民在楼内张贴字条表达不满,部分养犬居民认为自己遵守了文明养犬规则,但带狗出行时还是遭人白眼,双方争执不下。社区网格员、居民代表挨家挨户走访,社区党委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东莱议事会,研究出物业加强监督、居委会持续宣传、宠物会所提供优惠服务等举措,制定了《东莱里社区文明养犬公约》,解决了“不文明”养犬问题,也解开了邻里之间心里的“疙瘩”。
“门前三包”是社区治理的细活,更是难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老师刘鑫琼在马场街道金山里社区,用坚持和微笑打赢了一场“门前三包”的攻坚战。有的商户长期将杂物堆放在门口,多次劝说效果不佳,面对这种情况,刘鑫琼耐心反复沟通,“老板,要是下起雨来,门口堆的杂物堵了排水,最先受影响的还不是您的店铺?门口干净整洁了,顾客看着舒服,是不是更愿意进来?”她的话入情入理,又主动帮店主归整堆物,老板从最初皱眉拒绝,到后来主动配合,最后成了“门前三包”的积极宣传者。在她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商户自觉行动起来,以往杂乱无章的门口变得整洁明亮,绿化盆栽摆放有序,车辆停放规范……社区沿街面貌焕然一新。
当好“服务员”,暖心帮扶“彰显真情”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员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员干部们用真心感受、用真情服务,成为居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贴心人”。
“大爷您别急,挂号的事我来办!”市贸促会干部陶昆任桃园街道照耀里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他把80岁独居老人白大爷的“烦心事”记成了“心头事”。在短短两周时间,他精心梳理出一份“为民服务清单”,成立“助老小分队”,帮老人线上挂号、陪诊代购,“地毯式”排查背街小巷,帮助消除了堆积杂物、飞线充电等7处安全隐患,调解了3起邻里纠纷,他的汗水挥洒在小区大小角落,却笑着说“这不算啥”,居民们看在眼里,“陶书记是真把咱的事当自家事办!”
夜幕下的双水道与梅林路交口,总能看到一群可爱的身影,他们是东海街道龙江里社区红色老兵营党支部的老兵们,这群平均年龄超65岁的老党员主动请缨,将晚间巡查的重任扛在肩上,重点关注路口交通秩序,及时劝导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人横穿马路等行为,遇到居民咨询出行路线,或是需要联系社区解决突发问题,老兵们也总是耐心回应、积极协调。他们用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初心,让居民在夜晚出行时多了一份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