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路径
组建争先创优小组、重点项目办等跨部门工作平台
结合揭榜破难机制,开展年轻干部“我来挑大梁”行动
建立导师帮带制度,推动年轻干部加速提升业务能力
开展平时考核和专项考察,识别重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近年来,浙江江山市实施年轻干部“强基”计划,以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件为“练兵场”,通过搭建历练平台、安排帮带导师、激励担当作为等方式,让年轻干部投身经济发展、服务群众一线,在破题解难、纠纷化解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年轻干部或多或少都存在阅历不深、历练不够、经验不足等问题,如何让他们又快又稳地拥有好内功、铁肩膀,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只有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起来,拿好拿稳接力棒,事业的发展才会更有活力和后劲。”江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佳华表示。
搭建历练平台 提升综合能力
“以前我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今年镇里成立了争先创优小组,重点推进工业经济等工作,年轻干部都能报名,我参与了3个月后感觉收获很大。”贺村镇妇联副主席王林艺说。
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聚焦工业经济、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指导经济型乡镇组建争先创优小组、重点项目办等跨部门工作平台,打破科室壁垒,精选年轻干部集中办公,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中锤炼统筹协调和攻坚克难能力。像王林艺一样,贺村镇共有来自各条线的20余名年轻干部深度参与招商引资、企业服务、集镇风貌提升等重点工作,累计解决企业用工短缺、园区物流不畅、集镇道路拥堵等问题50余个,推动1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
结合揭榜破难机制,开展年轻干部“我来挑大梁”行动。市委组织部结合全市中心工作牵头制定市级榜单,并指导各单位聚焦各自领域重点工作制定二级榜单。每条榜单安排牵头领导和业务专家,建立“周例会、月研判、季总结”制度,确保参与的年轻干部学得会、跟得上、干得好。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制定市级榜单6条,50余名年轻干部参与;各单位同步制定二级榜单21条,发动年轻干部300余人次。
实施导师帮带 加快成长蜕变
为确保年轻干部在历练中更快成长,江山市推行导师帮带制度,精准选配帮带对象,精细管理帮带内容,通过老带新、师带徒,推动年轻干部学业务、钻业务、强业务,缩短工作适应期,加快成长蜕变。
在招商引资方面,指导经济部门建立招商培养小组,安排年轻干部驻外招商,由驻外招商领导干部担任导师,组织常态化参与推介宣讲、企业洽谈、项目谋划等工作,提升业务能力;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市委组织部指导乡镇(街道)组建信访包案团,选派入职时间较短的年轻干部到矛盾突出的村驻点锻炼,由乡镇组团联村领导担任导师,传授调解技巧,帮助开展案前分析、案中谈判、案后复盘,等等。
“第一次接到信访积案化解任务,我心里还是挺慌的,不知道怎么开展,更担心做不好。后来在导师帮助下,我学会了如何用群众语言沟通,让矛盾化解更高效。”上余镇“95后”干部郑沪怡在导师指导下,多次参与化解信访积案,成长为信访工作的行家里手,今年以来已牵头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
强化考核激励 激发干事热情
近期,虎山街道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平时考核结果,22名在征迁一线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均被评为“好”等次,其中2人获得街道主要领导颁发的嘉奖令。“参与甬金衢上高速公路项目征迁工作,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虎山街道“90后”干部周安南说。他从调查入户开始,一直奋战到签约清零,近2个月的锻炼,让他从原先的征迁“小白”成长为攻坚能手。
为激发年轻干部参与重点工作的积极性,江山市发挥平时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列入平时考核加分项,把工作成效作为“好”等次评定的重要依据。在考核的激励下,全市年轻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被有效激发,踊跃报名参加各类重点工作。
在不断优化平时考核办法基础上,江山市还持续完善专项考察机制,通过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现场测评等方式,识别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同时,将年轻干部在重点工作一线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树立起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今年以来,23名年轻干部因表现优秀被提拔为中层正职,136名年轻干部转岗至各单位重要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