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合肥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履职纪实制度

以事为镜识良将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9-11 10:32 作者:通讯员 合组轩

7a666fa1-dba4-42e1-aa63-aa366a254dba.png

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通过干部履职纪实数字化系统查看干部实绩(资料图片)。

去年以来,针对干部实绩衡量难、对比难、评价难等问题,合肥市委组织部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履职纪实机制,盯紧个人述事、单位评事、部门议事、组织察事等环节,通过全程纪实、智能分析、综合研判,全过程具象化掌握干部实绩,推动建立科学精准的知事识人体系,持续激励全市干部争当发展闯将、改革尖兵。

以事察人,建立全程纪实清单。建立领导干部履职纪实正负面清单,明确“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工作部署要求,推进中心工作实绩较为突出的”“在全省全市季度评议、考核中排名靠前或实现较大位次跃升的”“长期默默无闻、从事抓基础利长远潜绩工作的”等8种正面情形,和“对承担的重大任务、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拖沓敷衍,出现较大失误的”“对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上心、不尽力的”“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受到新闻曝光、引起网络舆情、受到市级以上通报批评的”等6种负面情形。以半年为周期,组织市管干部开展集中填报,并要求个人述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过去一般是单位先推荐优秀人选,组织部门再去谈话考察,看人选干了什么事、有什么实绩、是不是真的优秀,是‘由人到事’的过程。现在我们让单位先把大事要事难事摆出来,然后再去找干成这些事的人,做到以事察人、以事选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海燕说。

为了真正区分干事者的作用发挥情况,破解“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对正面信息按照“统筹指挥、具体负责、参与协助”区分贡献度,对负面信息按照“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区分责任类别。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干部履职纪实信息1.7万余条,其中正面信息1.65万余条,负面信息500余条。

打造智慧管理平台。市委组织部通过实地调研、随机抽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定期对各地各单位报送的履职纪实信息进行比对、验证,确保信息客观真实、画像全面准确,在此基础上开发干部履职纪实数字化系统。

干部履职纪实数字化系统设置基本信息展示、纪实清单管理、基础数据分析等4个模块,涵盖信息录入、集中审核、数据导出等11项功能,实现信息填报、收集、审核、管理、运用全程智能化。同时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将履职纪实系统接入干部信息管理平台,实时共享更新干部名册、任免表等,实现干部基本信息、工作实绩等关键数据有效关联、一表展示。开发高级检索功能,通过关键词检索、组合查询等功能,对干部专业特长、工作经历、历年业绩等进行精准筛选,为选拔任用、培养储备、人岗适配提供数据支撑。

“过去,我们从表格中搜索符合条件的干部对象,信息并不全面,现在通过这个系统,只要设置搜索条件后,符合条件的对象即可全面显示,每个人的履职信息、专业特长一目了然。”市委组织部市直干部处负责人说。

健全综合研判机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市重点工作季度评议指标牵头单位等部门,每季度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议,梳理违纪违法、履职不力等负面信息,并做好信息比对、验证和补充。目前,累计修改、补充正负面信息2300余条。由组织部门会同纪检监察、督查等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采取实地走访、跟班嵌入、节点对账、列席旁听等方式,到重大任务一线督事察人。去年以来,先后赴重大项目、信访维稳、防汛救灾等一线开展实地考察11次,掌握表现优秀干部90余名。

强化干部履职纪实工作的结果运用,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能上能下等重要评判依据,对一贯表现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对工作实绩退步较大、明显不在状态的干部,适时予以谈话提醒;对经考察确实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按照要求及时启动下的程序,不断引导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目前,已累计运用履职纪实成果开展分析研判50余次,发现表现优秀的干部531名,对227名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晋升职级,对16名表现较差的干部进行谈话提醒、组织调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