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坚持“一地一策”优化党群服务中心,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持续推进标准化、个性化建设,推动中心真正用起来、活起来、暖起来。
规范建设标准,推动功能布局优化升级。制定出台建设管理工作指南,从建设布局、标牌标识、功能设置等方面明确标准,清理闲置功能室和冗余宣传展板,打造集约高效的服务空间。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实现民生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并建立延时服务、错时服务机制,确保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事好办”。
精准对接需求,实现服务项目按需定制。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动态分析需求,因地制宜设置服务项目。东胜区技工社区面向零工家庭建立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开展定制化培训;达拉特旗腾达社区针对新就业群体,打造“小蜜蜂采蜜点”暖心驿站,提供休息、阅读等服务;康巴什区哈巴格希社区聚焦转移农民,建设社区托育中心、适老化餐厅和便民超市。目前,397个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改造升级。
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多元协同服务格局。创新运营机制,通过场地共享、服务置换等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参与运营,发挥其在服务内容创新、项目规范运作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服务效能。深化共建共享机制,统筹利用辖区单位资源,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机制,引导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有效对接单位资源与基层需求。建强以嘎查村和社区干部为主体、社会组织和企业为支撑、专兼职网格员和志愿者为补充的多元化服务队伍,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愿意来、经常来的共享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