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重庆忠县创新人才帮扶机制

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9-12 11:07 作者:通讯员 田灿

聚焦乡村人才基底薄弱、产业能级偏低、系统协同不足等问题,今年以来,重庆市忠县紧扣“产才共融”主线,推出“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人才帮扶机制,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乡镇点题,打破供需错位困局。通过村民线上点单、镇街线下约单,快速生成产才需求,精准锁定柑橘、笋竹、生猪、粮油等特色产业的技术堵点与人才缺口,并采取季度动态更新模式,结合作物生长周期、市场变化调整需求内容,目前已形成43项核心问题需求清单。突破部门、区域、体制壁垒,整合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浙江农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资源,联动电商、品牌策划等领域人才,分类构建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人才、乡土人才“3+N”动态人才信息库,入库专家人才433名。按照专业对口、优势互补、供需匹配原则,采取“双向选择+组织调配”方式,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和1个专家“飞行团”,为乡镇配备定制化智囊团队,破解农业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瓶颈。坚持试点推开、动态迭代,首批选择10个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进行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推动政策动态更新,计划到2027年底实现全面覆盖。构建县委统筹、部门协同、乡镇主责的责任体系,定期召开“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人才帮扶工作专班会议,研究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专家解题,构建多维赋能体系。制定专家服务团技术帮扶计划,推行“按月下乡+关键节点蹲点”服务模式,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培训31场次,建立柑橘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示范基地7个,新引进甜龙笋、绿竹(马蹄笋)新品种2个。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柑橘产业大脑”“忠橙智管”等智慧服务平台,整合专家库、农业知识库、技术手册、政策解读等功能模块,为农户提供产量估算、施肥决策、病虫害识别等指导,精准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35个。专家服务团联合专业品牌策划机构,推进“三峡留城·忠州佳品”区域公共品牌认证,指导柑橘、生猪、笋竹等特色产业电商化发展。专家服务团探索形成“一根竹子串起一条产业”绿色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全竹纤维餐具餐纸产业链,“以竹代塑”产品及生产企业先后荣获世界林木业大会林产品特等奖、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推行“1+N”师徒帮带模式,通过“柔性引智”招引20余名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培育高素质农民236人,新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50人,筑牢产业升级人才根基。优选返乡务工人员、有志青年组建助农团队,积极与专家服务团产销专家、电商专家对接,接受视频拍摄、剪辑、投诉处理等全流程精准指导,“雪村长”“小峰回农村”等电商团队粉丝量超200万,直播带货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达1300余万元。

跟踪检验,优化长效发展机制。制定《人才帮扶工作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实地走访、数据监测、成果核验等方式,从产业培育、技术转化、人才培养、农民增收四大维度,定期对专家服务团帮扶成效开展立体评价。配套“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难题会诊”跟踪反馈链,动态优化服务策略,推动帮扶实效提升,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4.5%,人才帮扶满意度达96%。创新搭建“产业微课堂”“产业擂台赛”等载体,组织专家团队和本地人才通过现场展示、技能比拼、成果汇报等方式,评选优秀科技特派员18名、电商达人16名,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整合中央和市级农业转移支付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5亿元,为试点乡镇配备专项帮扶资金,重点支持技术研发、设备升级。引入市场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专家团队签订技术服务协议,通过“技术入股+分红”绑定利益,专家按利润分成获得激励,形成人才获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建立“需求—匹配—服务—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每季度进行总结复盘,推广柑橘技术服务、生猪疫病防控等成功经验,动态调整专家团队,补充技术专家、劳务经纪人等12名。依托“柑橘产业大脑”贯通政府侧、企业侧、社会侧、产业侧“四侧”数据,融合“四链”资源,搭建“1+4+5+N”构架体系,即搭建统揽全球、全国、重庆、忠县的柑橘产业分布一张图,建设数据中心、能力中心、应用中心、交易中心4个中心,汇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管理5大核心业务场景,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应用的N个未来农场,有效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汇聚440余万条全产业链数据,累计交易额超1.2亿元。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