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日照市林海小区“先锋议事会”上,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企业、共建单位代表围坐一起,协商解决困扰居民已久的电动车充电棚建设问题。“自从小区有了党支部,大事小情都有人管、有人办,还增加了不少便民服务项目,居民住得舒心、心也更齐了。”林海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张优良说。
这样可喜的变化在日照市很多小区都发生着。去年以来,日照市深入开展红色物业“提质创优”行动,通过建强组织、下沉资源、精细服务,让基层治理更有效、群众生活更美好。
实体支部建进小区
覆盖有形有效
业主抱怨小区物业服务差,反映的问题没人解决;物业公司物业费收缴率低,服务居民力不从心……原来,这样的矛盾在日照市的许多小区屡见不鲜。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日照市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封闭管理小区单独成立党支部,零散或开放小区成立网格党支部,下派党员社区工作者、转入退休党员、聚拢居民党员、吸纳物业企业党员,实现全市居民小区党组织动态全覆盖。推动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交叉任职,近九成小区组建业委会,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61.2%,引导物业企业认领党群服务站点建设提升等服务项目396个,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常态化“坐在一起”议事,当好居民“主心骨”,引导基层各类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同心同向。
为让小区党支部议事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实施“支部安家”行动,制定落实社区配套用房规划建设移交流程,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商住小区物业用房合署、村改社区活动场所共用、社区用房腾挪置换等方式,建设集党员活动室、业委会办公室、物业服务前台于一体的小区党群服务站点980余处,实现常态化开门办公、为民服务。
力量资源下沉小区
治理共建共享
“没想到业余时间,还能为小区做贡献。”秦楼街道木浆厂生活区小区“轮值负责”党员潘雷雷是东港区税务局的机关干部,被推选到小区党组织担任兼职委员后,牵头召开业主恳谈会6次,按程序重新选聘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企业。忙碌工作之余,在自己家门口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他感觉很有意义。
日照市深化资源力量下沉机制,在“双报到”工作中创新“双服务、双评价”机制,进一步明确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小区、办好民生实事等5个服务事项,党员参选业委会、进楼联户等5项服务内容,推行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到社区、党员到居住地小区担任兼职委员的“轮值负责”制度,深度参与社区、小区事务。
“我们还结合实际,制定正面、负面清单24条,年底由街道社区评价,结果作为单位绩效考核、党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党员报到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潘栋介绍,“我们还会把参与轮值的范围扩大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汇聚更多力量资源到社区、小区。”
以“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为载体,日照市共有460余个市县直部门单位联系服务1016个小区,2.7万余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100多支,分岗定责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服务,帮基层减负,为治理出力。
精细服务融在小区
幸福进楼入户
不同的居民小区管理既存在共性的难题,又各有各的“不如意”。在推进红色物业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日照市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考虑小区规模资源、物业管理等因素,划分商住小区、老旧小区、回迁安置小区等3种主要类型,区分重点群体、弱势群体、需求群体、普通居民群体等4类人群,社区、小区党组织主导,制定针对性治理服务措施。
对成熟商住小区,加强党建引领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多方联动,党组织主导清查公共收益960万元,每月开展物业经理“接待日”、业主恳谈会等议事协商活动,每季度举办公益市集、亲情邻里等特色服务活动,用好“沉睡”资源、保障业主权益、树立党组织威信。
老旧小区突出服务补位,采取国企兜底、“业主自治+专业化力量”等方式,抓好物业服务覆盖,建立健全党员服务居民“五上门”机制,及时收集解决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民生难题,推动治理从无章向有序转变。
破解回迁安置小区治理难题时突出睦邻友好原则,吸纳原有村“两委”成员进入社区、小区党组织任职,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国企+物业企业”共办服务公司,促进村改社区后集体发展和居民融合,有效提升小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