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江苏省建湖县外卖骑手李角就准时来到配送站点,在晨会的“微党课”上听完党员骑手分享的“服务老人注意事项”后,推着车走进早高峰的街巷。临近中午,他走进盂兰社区“灵龙里驿”,一边休息,一边给手机充电。
近些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且规模持续扩大,建湖县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物流从业者等新就业群体规模达1.2万余人。为让党建工作跟上群体需求、融入领域发展,建湖县以组织覆盖破题,以精准服务暖心,以治理赋能增效,让党的旗帜在新兴领域一线高高飘扬。
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
外卖骑手党员张明还记得,2023年建湖县成立全市首个外卖小哥流动党员党支部时,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到。“以前我是‘口袋党员’,跑单到哪,组织关系就‘漂’到哪。支部把像我这样的流动党员聚到一起,每月开一次线下会、每周一次线上学习,就算跑单再忙,也能跟上组织生活。”
针对新兴领域党员分布散、流动快、管理难的特点,建湖县打破传统组织设置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服务链上。在外卖行业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创新“晨会微党课”机制,利用每日配送前的10分钟,由支部委员或党员骑手轮流分享政策要点、服务案例,把大道理变成身边事,引导支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带动身边骑手提升服务质量,行业整体好评率从82%上升到97%。
以精准掌握流动党员情况为目标,建湖县建立“线上+线下”双轨摸排机制:线下由社区网格员每月上门走访,重点排查外卖站点、物流园区、快递公司,动态更新119名流动党员信息;线上依托“建湖党建”平台开设“党员报到”通道,方便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去年春节期间,该县还针对返乡党员开展“归乡一课”,邀请县委党校老师解读乡村振兴政策,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让“流动党员”变成“活跃党员”。
打造多元“红驿”站点
“孩子没人带,我只能把她放在配送车的保温箱里,冬天冷、夏天热,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说起以前带娃跑单的日子,骑手妈妈刘红眼眶发红。如今,她再也不用发愁——双湖社区“骑手妈妈驿站”里,驿站工作人员帮忙照看孩子,让她能安心跑单。
服务新就业群体,关键要解决急难愁盼。为此,该县以“15分钟服务圈”为目标,在商圈、社区、物流园区建成23个“红驿”站点,统一配备充电设备、应急药箱、雨伞雨衣等。每个站点还配备1名专职管理员,负责收集诉求、对接资源,让“红驿”不仅是“歇脚点”,更是“服务站”。
除了日常服务,建湖县还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服务”。针对户外工作者健康问题,双湖社区驿站联合卫生服务站开展“每周义诊”,医生不仅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还会根据季节变化普及防暑、防寒知识;针对快递员、骑手职业发展需求,县人社局联合职业院校开设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班,200余名学员通过考核拿到职业技能证书;针对困难群体,县总工会建立帮扶台账,为困难女职工发放互助保障金,为快递员统一投保意外险,切实守住群体权益底线。
激活“新”力量促发展
去年夏天,外卖骑手陈中在配送时,发现一辆货车占用小区消防通道,他立即拿出手机拍下照片,上传到“小哥网格员”工作群,“师傅,您这货车不能占消防通道,我帮您联系附近的停车场吧?”没过多久,社区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协调,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为激发小哥网格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建湖县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参与隐患上报、纠纷调解、物资配送等服务可积累积分,积分可到指定商超兑换生活用品,也可兑换免费体检、技能培训等服务。该县还选树“水乡先锋骑手”“最美快递员”等典型,通过县融媒体中心的“新兴领域党员风采”专栏,讲述服务故事,让小哥网格员从服务对象变成治理力量。
走进里下河物流园,“公铁水”多式联运的作业场景格外繁忙——货车将货物运到园区,通过铁路转运至港口,再由船舶发往全国各地。“以前企业货物运输要么走公路,要么走水路,成本高、时效慢。”物流园党支部书记李毅介绍,支部成立后,主动对接铁路、港口部门,整合运输资源,推出“公铁水”多式联运模式,为企业每箱货物降低物流成本约1000元,年减少运输里程20万公里,相关案例入选全国绿色货运发展典型,党建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基层治理中,更成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