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建强城市工作干部队伍

以干部作为答好城市之问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10-15 10:42 作者:通讯员 谢矛

将20名懂基层治理、善产业服务的干部纳入“双百”人选库

选派80余名干部到征地拆迁、矛盾调解、基层治理一线历练

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120余名优秀干部给予嘉奖或记三等功

6ecad58c-9ca8-4d27-9421-b115de630e1a.png

图为德阳市旌阳区城市风光。 唐渝川 摄

近年来,四川德阳市旌阳区锚定“百强进位”“千亿突破”目标要求,立足城市发展新形势,以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城市工作干部队伍为核心,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精准赋能培养、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干部队伍能力与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需求深度适配。

锚定需求、精准选任,建强城市工作骨干梯队。围绕城市规划建设、基层治理、产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构建“靶向选任、动态储备”机制。将政治素质考察贯穿干部选拔全过程,在城市更新、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城市工作一线提拔使用政治素质过硬干部80余名;对动议中存在信访投诉强烈、问题线索集中的干部及时“刹住车”,坚决杜绝政治上的不合格者。针对城市发展中急需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社会治理等领域专业型干部的现状,通过下沉走访、谈话了解等多轮分析研判,调整数据局、社工部、城市更新中心等相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20余人;持续优化街道领导班子结构,交流调整“一把手”4人、班子成员53人,推动专业型干部向城市工作重点岗位集聚。依托优秀年轻干部“双百”提升计划(在5年内将100名40岁以下的优秀科级领导干部和100名35岁以下的优秀中层干部纳入“双百”人选库),目前已将20名懂基层治理、善产业服务的干部纳入人选库,其中35岁以下的占比55%,36至40岁的占比35%,构建起“老中青结合、专业互补”的城市工作干部梯队。

靶向赋能、实战淬炼,提升干部城市工作履职本领。探索“理论+实践+交流”三维培养模式,破解城市工作干部“本领恐慌”。依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高槐村教学点,开设“城市党建”“基层治理”专题课程,组织干部沉浸式学习“三线建设”“抗震救灾”“齐心抗疫”精神,去年以来,累计培训城市工作干部300余人次。为了补足干部专业能力短板,联合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开设“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产业招商”等实战课程;选派19名干部赴成都锦江区、高新区等先进地区跟班学习,重点借鉴城市更新、商圈治理经验,形成可复制案例。突出一线墩苗、以干促学,实施“城市工作攻坚计划”,安排干部参与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黄河新区开发、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提升解决城市复杂问题的能力,已累计选派80余名干部到征地拆迁、矛盾调解、基层治理一线历练。如今,城市更新加速推进,全区626个老旧、三无小区改造正有序进行,配套设施显著升级;商圈治理焕发新机,文庙广场通过“严堵巧疏”模式引导70余商户规范经营。

健全“考、管、奖”一体化机制,让城市工作干部敢为、善为、有为。修订完善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分类设置城市更新、民生诉求、基层治理、产业项目落地等差异化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晋升、奖惩直接挂钩,对考核优秀或在城市更新突破、产业项目落地等重点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予以职级晋升或交流提拔。建立城市工作干部“日常台账+一线察访+专题研判”督考模式,综合运用民生诉求响应率、项目推进进度等实绩数据,以及纪检监察、群众评价等成果,动态印证干部履职情况,避免“平时无跟踪、年底凭印象”。对城市工作中存在短板的干部,通过谈心谈话明确改进方向,结合城市工作专题培训靶向提能,实现“以考促管、以管提能”。去年以来,先后两次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及时奖励,对120余名优秀干部给予嘉奖或记三等功,让城市工作领域干部“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