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正确政绩观教育全面纳入培训计划和教学布局,各级各类主体班次均常态化开设专题模块
组织离任主要领导干部填写履行经济责任报告表、承诺书,作为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优化考核指标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开展深度考核
国家重点支撑性清洁电源项目——上饶发电厂项目全景(资料图片)。
“现在,小区停车场人防、消防设施全都配备到位了,看着安全多了!”最近,江西上饶市信州区东塘花苑安置小区二期的居民欣喜地表达着安居者的心情。这个曾经半路搁浅的工程,通过集中整治,顺利完成整改并投入使用。这是今年上饶市委动真碰硬开展“政绩观偏差、搞面子工程”问题集中整治的具体成效。
今年以来,上饶市紧盯搞面子工程这一问题,主动亮剑、靶向施治,并将集中整治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全市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担当实干。
筑牢思想根基
从源头上遏制“政绩冲动症”
杜绝面子工程,关键在筑牢思想根基。上饶市从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入手,进一步健全正确政绩观教育培训机制,推动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及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将正确政绩观教育全面纳入培训计划和教学布局,各级各类主体班次均常态化开设专题模块。针对县(市、区)委副书记、县(市、区)政府常务副县长、市直单位部分班子成员等重点岗位领导干部,先后举办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等重点班次,加大调训力度,以抓重点带动政绩观教育全覆盖。
今年7月下旬,200余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走进市委党校,接受为期4天的专题培训。培训班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论述》专题辅导,带来了一场理论大餐和精神盛宴。这是上饶市连续第5年组织所有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接受正确政绩观教育。
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是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保育区,也是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自然保护小区。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留下殷殷嘱托。经过精心打造,这里已成为江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点。通过把课堂搬到一线,学员们沿着“生态茶园—观鸟步道—蓝冠噪鹛塑像—晒秋广场—非遗馆”路线,实地学习石门村护林护河护鸟、治污治脏治乱的生态治理经验,近距离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婺源实践。
像这样的现场教学点,全市有100多家,比如方志敏纪念馆、乡村振兴示范点、数字经济发展基地……在这些红色阵地、治理前沿、发展一线,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教学、案例式探析轮番上阵,广大干部接受了一场场生动而深刻的正确政绩观教育,“不搞花架子、造福老百姓”已成为共识。
扎紧制度笼子
推动一任接着一任干
“面子工程是政绩观偏差的突出表现,必须坚决防范和纠治。既要解决离任领导调令到手、抬腿就走,可能导致‘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问题;也要解决因为责任不清、情况不明,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今年7月,上饶市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报告承诺制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将经济责任报告事项细化成重要经济事项、财政财务事项、以往监督中发现履行经济责任相关问题整改情况、其他需要报告事项4大方面,组织离任主要领导干部填写《履行经济责任有关事项报告表》《履行经济责任承诺书》。报告表和承诺书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以及划分离任者与接任者责任界限的重要依据。
为推动这项制度落实落地,配套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机制。根据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职能性质、管理支配的公共资源规模、财政性资金收支总量等因素,将审计对象分为ABC三类。对财政、教育、农业农村等29个A类单位,实行必审制度;对体育、司法、退役军人事务等57个B类单位,按照30%—40%的比例实行抽审制度;对其他C类单位,采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如审计发现离任者不如实填报、提交报告表和承诺书,离任者本人承担直接责任;如发现涉及事项与事实有较大出入,依纪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通过分类管理,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人员的深度监督,最大限度释放经济责任报告承诺制的效能。
树立鲜明导向
让务实功求实效成干部追求
一名干部,究竟是追求实绩的实干家,还是热衷虚功的虚浮派,必须通过常态化、近距离的考察来甄别。为此,上饶市坚持上下联动、双向发力,全面考察识别干部,让实干型干部脱颖而出、得到重用。
开展无任用考察了解干部工作,市委组织部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开展谈话调研、一线督导,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近距离了解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现实表现情况;建立干部荣誉表彰档案,采集干部受荣誉表彰情况,为选人用人提供精准有效参考。同时,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加强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和识别评价,每季度向市委推荐报告本季度表现较好和表现欠佳的干部。
考什么决定干什么,怎么考决定怎么干。上饶市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让群众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领域,开展深度考核。在制定2025年度综合考核文件时,县(市、区)民生指标权重超18%、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标权重达25.7%,新增重大违反统一大市场建设事件、防范化解融资平台金融债务风险等4个减分项指标,引导领导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住底线红线。
突出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积极推动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注重在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单位中提拔使用干部,对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干部进行重点关注、重点培养,充分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对不担当、不作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切实为务实者撑腰、向务虚者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