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沽源县是坝上农业大县,随着蔬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每年5——10月吸引大量东北、四川等地约6万人来沽务工。该群体在促进经济的同时,也带来管理滞后、权益保障缺失、治安隐患突出等治理难题。沽源县积极创新构建“组织覆盖+精准服务+权益保障+社会治理”四维工作体系,有效破解难题,走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聚焦扎根,织密覆盖网。针对“候鸟”群体工作地分散、流动性强、组织化程度低的核心痛点,沽源县突破传统组织架构,创新推动党组织向零工市场延伸与扎根,引导务工人员从“街头无序蹲活、信息不畅”向“市场有序对接、精准赋能”转变。高标准建设集就业信息发布、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零工市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依托,将零工市场建设成为集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综合型主阵地,让务工人员有地方落脚、有组织依靠、有服务可享。市场内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引导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深入工棚宿舍、市场摊位,提供政策咨询、权益维护、就业信息等服务,通过党员亮身份、办实事,精准聚焦务工人员急难愁盼,有效强化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强化服务,实现双提升。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驿站等资源,着力构建“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体系。县委社会工作部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中心,作为全县服务的总枢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统筹调配资源、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零工市场高效、规范、有序运行。建立“22+X”联动响应机制,整合组织、公安等22个部门的职能。在市场设置服务窗口,为务工人员提供劳动合同咨询、欠薪投诉、法律援助等服务。建立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媒介,实时推送用工需求、政策法规解读、天气预警等信息。此外,还可收集务工人员诉求,做到及时响应,极大提升了沟通效率和服务响应速度,不断拉近党群距离。
深化治理,促进双赢。有效加强党对务工群体的政治引领和组织覆盖,从“被动管理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聚焦急难愁盼,协调公益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社区资源实现开放共享,将党组织的关怀送达一线。2025年以来,县住房和建设局为外来务工人员协调解决保租房45套,县公安局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落户83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59名外来务工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551名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县农业农村局督促县域内种植企业为839名外来务工人员缴纳意外伤害险。让漂泊在外的务工者真切感受到“组织在身边、诉求有回应”。依托零工市场党支部,推动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秩序协管员,变服务对象为治理力量。在社区治理上,参与卫生监督、矛盾调解;在信息反馈上,及时反映群体诉求;在固化服务机制上,把“绿色维权”等服务项目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覆盖无死角;在畅通渠道上,邀请参与社区居民议事会,保障其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的话语权;在深化文化融合上,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开展“第二故乡情”等活动,加强与本地居民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实现务工者“就业更安心、生活有尊严、融入有归属”与社区“治理更有效、发展更和谐”的双赢目标。
成效显著,基层治理新跃升。沽源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破解外来务工群体治理新难题。通过让流动党员“归巢安家”及组织关怀,大幅提升组织生活参与率,让广大务工人员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规范用工管理,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构筑起坚实有力的权益保障网络,实现了源头“标本兼治”,欠薪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劳务纠纷、治安案件等困扰当地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2024年,全县各部门、乡镇(街道)累计受理农民工工资欠薪案件304起,为1768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682.92万元,其中非沽源籍农民工1149人,追讨工资1877.4万元。2025年1——5月,在劳务纠纷方面,全县收到相关投诉线索126条,同比下降47%。非沽源籍务工人员群体自我管理、依法维权意识得到增强,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净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有效推动了治理局面的转变。
(河北省沽源县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