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浙江金华市金东区金漪湖畔,一座打破传统产业园区与城市社区边界的现代产业社区出现在视野里,这里既是“产业舞台”,金华市双龙人才科创中心、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相继落地;这里也是“温暖港湾”,831套现代化人才公寓拎包入住……
今年以来,金华立足块状经济鲜明特点,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光伏光电等重点产业链,在产业集聚区探索社区化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一批“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社区。
“开发区现有企业800余家、职工5.6万余人,管理半径过大导致的服务效能不足、诉求响应不及时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兰溪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严肖军介绍。为此,今年5月,当地按照产业相近、企业相邻原则,成立锦绣、蕙兰、光膜3个特色产业社区,构建“开发区党工委—工业社区党委—企业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同步设立“一窗受理”综合服务窗口,整合多部门高频服务事项,形成“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办理、全程限时办结”闭环模式。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000余次。同时,当地以专职网格员为核心,社区干部、企业代表、流动党员等共同参与的“1+3+N”网格团队,实现治理触角直达企业一线。
如何解决传统产业产业链长度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和新兴产业配套不完善等问题?金华打破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抱团发展。义乌十和里产业社区聚集光伏产业,构建了“共享中心、共享智囊、共享学院”三大协同平台,截至目前,相关企业已联手突破9项关键技术,大大降低了研发门槛;“共享智囊”中30余名来自不同企业的技术骨干,先后帮助上下游企业推动71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过去我们单打独斗,现在‘组团出海’,市场蛋糕做大了,企业自然受益。”武义鑫泰工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宏建感慨。此前,企业虽有优质产品,但缺乏海外参展渠道和品牌推广经验。桐琴产业社区了解后,主动对接武义县电动工具行业协会,推出“品牌出海”行动。今年6月,在协会联合组织下,包括鑫泰工具在内的8家电动工具企业统一以“武义制造”区域品牌名义,组团参加在沙特利雅得举办的五金工具展,受到当地建材商和工程承包商青睐。
产业社区兼具产业与社区双重属性,金华不断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和宜居的人居环境,让企业想进来,让人才留得住。在金漪湖,配套打造的“青年之家”人才公寓,提供“一站式”生活配套和“管家式”服务;兰溪光膜产业社区打造的共享食堂,解决了职工“下班吃饭发愁的问题”,还配套引进了超市、健身房、职工书屋等生活设施,常态化组织青年联谊、技能培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职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