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探索形成以“政治引领、组织赋能、人才驱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党建体系,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助推国家“双一流”与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在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中成果丰硕,主要办学指标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强化政治引领 把稳办学治校之舵
学校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化顶层设计。学校积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确保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校领导班子聚焦改革重点难点,深入一线开展“走基层、解难题”专项调研,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夯实中坚力量。学校严格执行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压实二级党组织政治责任,通过“书记项目”“书记论坛”等载体,打造“奋进新征程”党建品牌矩阵,提升基层组织的执行力与战斗力。
激发基层活力。学校创新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和党员先锋指数测评,深入实施党员队伍建设3年行动计划,深化高校“三个一线”行动,推动支部成为战斗堡垒、党员成为先进标杆,累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省级样板支部13个,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先进典型。
聚力组织赋能 夯实学科发展之基
学校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组织力量服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深化育人实践。学校全面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计划,结合“四讲”模式,构建“思政+专业+实践”一体化育人体系。学校获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顶级赛事中屡获金奖。
优化组织设置。学校推动党组织建在科研平台、学科团队上,确保组织覆盖与学术布局同频共振。依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建设党建赋能工作站,贯通党建链、人才链与创新链。
聚力科研攻关。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组建党员突击队,发挥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第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进入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百强,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增至8个,其中前1‰学科1个。
突出人才引领 凝聚事业奋进之力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政治引领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
加强思想引领。学校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校院两级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通过国情研修、专题培训、疗休养等引导人才心怀“国之大者”。
汇聚榜样力量。学校选树宣传“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举办教师节表彰、事迹报告会,弘扬崇尚创新、见贤思齐的风尚。
优化关爱机制。学校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常态化开展“书记面对面”“校长问计问需”等活动,以贴心服务提升人才归属感。近年来学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引培国家级人才13人。
深化改革创新 激活内生发展之源
学校以党建创新驱动综合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改革顶层设计。学校成立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推进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决定》,围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制定2025年重点改革任务70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与发展动力。
聚焦开放协同。学校以党组织为纽带,推动校地、校企、校院深度融合,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医工交叉研究院等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联合攻关。健全校院协同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医、教、研、管深度融合,附属医院20个学科进入全国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榜单前10位。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成立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党支部,强化党建对办学国际化的支撑,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合作创建南京中医药大学奥塔哥智慧健康学院,积极推进与亚非拉国家或地区筹备举办境外办学项目和机构、中医孔子学院和国际联合实验室,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十五五”期间,学校将锚定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目标,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倪昊翔 王丽 田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