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10期 / 正文

“幸福,我们一起去开创”

汉中市勉县阜川镇唐家湾村第一书记 陈罡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2-04 15:57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经历过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自认对农村的贫困是有所理解和认识的。可是,当我真正深入农村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时,我还是被震惊到了。唐家湾村的整体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差,部分村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

2016年春节前的一天,我被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任命为第一批驻村扶贫干部。经过六七个小时的颠簸,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位于勉县南部山区的唐家湾村。

天色渐暗,四周的大山在天空中勾勒出犬牙交错的天际线,田野里一片昏暗模糊不清,经过村子的公路上有几个村民打着手电筒在寒风中行走。到达村委会时,村支书把我们带到了宿舍,那是临时腾出来的一间6平方米的房间,两张木板床,简简单单的被褥,没有任何的取暖设备。当天晚上我和我的队员只能和衣而卧,算是把这寒冷的第一天晚上熬了过去。


“你走,赶紧走!


初到村里,工作怎么开展成为我这个扶贫工作“门外汉”的最大困扰。万事开头难,我们决定先从摸清村子的情况入手,白天入户走访,晚上整理资料,加班加点3个月后,我们最终确定了75户227人的帮扶对象,这期间先后调整方案4次,重整档案5次、召开大小会议20余次,走访村民上千人次……

底数摸清了,思路捋顺了,工作也有序的展开了。村里的大部分贫困户居住条件比较差,相当一部分还是土坯房。那段时间,恰逢汛期,又遇上连续降雨,房屋漏雨都是小事,有几户甚至还有倒塌的危险。

村民祝少勇就是其中之一。他家四口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经济条件不好,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到处跑风漏雨,其中一面山墙被雨水浸泡墙面剥落,屋顶有几根檩条已经断裂,存在着随时坍塌的可能。

这种情况修修补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盖新房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当时,国家刚好出台了针对贫困户危房进行改造补助的政策,我们就努力争取将他列入了改造计划。我想,这是大好事儿,他肯定会同意。

可是,第一次去他家商量这事,就让我碰了钉子。还没等我说完,他的脑袋摇的就像个拨浪鼓,一个劲儿说“么法”“么法”!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办法?他却总是重复着这几个字儿。

我有些着急,就不停地追问到底咋回事,让他说清楚。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噌”的一下站起来,用力推了我一把,没防备的我差点摔倒。

他有些内疚的看了我一眼,就那一眼,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犹豫和担心。但是很快,他就继续把我不停地往门外推,嘴里嘟囔着:“我不盖房子,你走,赶紧走!”就这样,我被他从家里给赶了出来。

尽管这次协商没有成功,但是他犹豫、担心的眼神让我记忆深刻,也更加坚定了帮助他的想法。我就像一个敬业的营销人员,三天两头往他家跑,不厌其烦地追着他分析家庭情况,宣传危房改造政策,争取他的信任。一开始,他还撵我,后来看撵不动我,干脆就躲了起来。


“拉锯战”


曾经,我也想过要放弃,但转念一想,如果真的出现墙垮房塌,发生了危险怎么办?“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最低脱贫标准,如果连住房安全都保障不了,要我们来驻村扶贫干什么?

就这样,我和他的“拉锯战”持续了两个多月。有一天上午,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分头到危房户家中查看情况。

我来到祝少勇家时,屋里已经滴滴答答漏的不成样子了,他正忙着用盆盆罐罐接雨倒水。我一边帮忙查看情况,处理漏雨,一边又和他讲起建新房的事。

直到这时,他才对我敞开了心扉。他说,建房子在他的人生中,是一件天大的事儿,他一是缺钱,二是害怕没有能力,万一修不好咋办?

从那之后,我改变了策略,除了宣传政策,更多是给他打气鼓劲,帮他树立信心,并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到了祝少勇在外打工的大哥,让他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帮着张罗盖新房的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底,祝少勇的新房终于建成,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从那以后,祝少勇逢人就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干部和村上,解决了他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村里有类似情况的贫困户总共6户,我们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结合每户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最终解决了所有危房户的住房问题。

盖几间新房只能解决眼下的难题,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唐家湾贫困落后的现状,只有找到一条合适的脱贫路,才是帮助乡亲致富的长久之计,而这条路,就需要我们带领乡亲们一起去寻找,去开创!


“磨破嘴皮”


唐家湾村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优良,有着独具特色的油菜花海,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为此,我专门参阅了一些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对村里的旅游资源开展了调查,还起草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建议。可是,有人认为这司空见惯的油菜花和天天面对的山山水水能有啥看头,村民们也都在观望,但我总觉得值得一试。

要想说动乡亲们,就得让他们看到希望,于是我挨家挨户讲、大会小会讲,讲发展乡村旅游会带给大家的实惠。那段时间,真是让我体验到了什么叫“磨破嘴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们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人从观望变成了参与。阡陌纵横的观花道路修好了,曲径通幽的观景台建成了,外地来的背包客和自驾游旅客多了,我又动员了几户做过小生意的村民,帮他们跑前跑后办起了农家乐。

2017年汉中油菜花节期间,陆陆续续有游客来到唐家湾观花。我像着了魔一样,看见游客就主动上前去搭讪,带他们参观,给他们讲解。为此,女儿笑话我,说我是唐家湾的“祥林嫂”,是推介唐家湾美景的热心大妈。

如今,唐家湾彻底变了模样。从新建的旅游文化广场沿着登山步道拾阶而上,或者在田间的观花栈桥上漫步,欣赏鸟语花香、俯瞰山村美景、眺望油菜花海,感受幸福乡村的宁静祥和,醉人美景,留恋忘返。2018年,油菜花节期间,唐家湾作为精品观花点,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批游客,村里增加旅游收入近20万。今年的花季,唐家湾更是游人如织,观景台上、栈桥上、田坎上、广场上,到处都是游客,不到一个月的花季,接待游客5万多人,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

三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我们在这里播撒了汗水和努力,也收获了快乐和幸福。帮助唐家湾村建强党建基础、落实扶贫政策、推进三变改革、谋划产业发展、完善村庄规划、协调基建项目、申请扶贫资金、措施到村到户、宣传特色旅游、推销农特产品。在我们的积极争取下,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先后投入帮扶资金近千万元,村庄面貌和村域经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贫困户由原来的75户下降到现在的17户。2017年底在集团公司帮扶的八个贫困村里面,唐家湾第一个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阶段性胜利。

唐家湾村半山腰,有条1958年建成的水渠叫幸福渠,从水渠的名字就能感受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我常常站在幸福渠沿的观景台上,俯瞰越来越美丽的村庄和欣欣向荣的田野。这时,我最骄傲的是,这一切美好的变化中,有我的一份坚守和努力。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