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7期 / 正文

社会事业繁荣昌盛 教育医疗长足进步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09-30 15: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投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成果丰硕,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教育均衡发展步履坚实,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学龄儿童入学率低。1957年,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52.89%。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提高和创新中求发展,在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和体制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努力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不断提升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两免一补”工程实现城乡全覆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数量居西部第一位,贫困生资助和各级学校公用经费实现“两个覆盖”。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全省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9.97%、99.95%;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数量居全国前列;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由1949年的4所增加到95所,在校学生总数由0.23万人提高到105.48万人,年均增长9.3%。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着力建设“文化陕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长足发展,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2018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2个,比1949年增长3.6倍;公共图书馆111个,比1949年增长15倍;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8 %、99.4%,分别比1985年提高了44.3、46.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向着支柱产业的目标稳步迈进。2018年,陕西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43.8亿元,是2014年的1.8倍。

健康陕西建设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为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2018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3.53万个,比1978年增加2.97万个,增长了5.3倍;床位数25.37万张,增加20万张,增长3.7倍;卫生技术人员32.78万人,增加25.66万人,增长3.6倍。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在全国首创了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制度,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省内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就医结算扩大到全国。2018年全省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与计生的支出达到454.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6%,较2013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

1.jpg

社会保障提标扩面,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社会保障尚属空白。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省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逐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建立完善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底,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991.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74.4万人,全省所有县(区)均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34.25万人,参合率达98.7%,20种大病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助范围。2018年,全省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达到793.2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5%。陕西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为解决贫困地区落后的根本面貌,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全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攻坚克难,以“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等更高的标准来解决贫困问题,坚持精准“扶贫”和防范“返贫”两手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18年底,现行国家扶贫标准下,全省27个贫困县摘帽,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数分别比2012年减少了180万户和606.8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1.9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267元,相当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91.6%,较2014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