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7期 / 正文

社会供给能力加强 服务业贡献率提高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09-30 16:03

1.jpg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副产品供应逐渐丰富,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制造迈进,服务业规模日益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果品“量稳质优”。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农业生产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1978年全省粮食产量仅800万吨,自给能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98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由供给缺口转为供需基本平衡,结束了吃粮依靠调进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对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千万吨以上。201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1226.31万吨,与1978年比,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33%的情况下,产量增长了53.3%。特色水果大放异彩。陕西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尤其是渭北地区为苹果最佳优生区。全省果园面积由1949年的3.93千公顷,发展到2018年的1113.92千公顷,年均增长8.5%。“陕西苹果”远销欧洲、东南亚、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洛川苹果自2015年开始已正式成为“国礼”赠送外宾。2018年苹果产量1008.69万吨,比1949年增长2459倍;猕猴桃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成为陕西果业的又一亮点;红枣、葡萄、樱桃等特色水果基地逐步形成。

2.jpg

工业化进程加快,煤油气产量稳居前列。受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陕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5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仅1.7亿元,1978年增加到36.52亿元。改革开放以后,陕西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强自主创新为抓手,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改造提升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634.8亿元,1953-2018年年均增长12.6%,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2.1%。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52%,高于能源工业4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24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99.5亿元,年均增长14.1%。新能源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8.9%,较2013年增加5.5个百分点。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原煤产量居全国第三,陕西成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2018年天然原油产量3519.5万吨,1979-2018年年均增长17.3%;钢材1445.15万吨,年均增长10.5%;发电量1782.22亿千瓦小时,年均增长8.6%。天然气、汽车从无到有,2018年全省天然气产量444.48亿立方米,汽车产量62.13万辆。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涌现,引领作用突出。2018底,延长油田、陕煤集团2户工业企业入围世界500强;6户工业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18年全省营业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已达24户。

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贡献率持续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1952年服务业增加值仅为2.53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兴旺,发展进入快车道。201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450.65亿元,比1978年增长733倍,年均增长12.5%,比GDP增速高1.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1.5%、10.5%、12.1%和12.6%。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陕西服务业迅速发展,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不断迈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六年提高13.9个百分点,2018年达到46.3%。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