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西榆林,长年累月受风沙侵袭,“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就是对这里恶劣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窘迫的形象描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榆林的干部群众开始在这里展开生态治理。1974年,补浪河公社党委决定成立一支女子治沙突击队,54名年仅十七八岁的姑娘们积极响应,成立了“女子民兵治沙连”。她们在荒无人烟、风沙肆虐的沙漠中安营扎寨,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誓让沙海“披上绿装”。风沙无情人有志,一代代治沙姑娘们前赴后继,时至今日已累计治理14000多亩荒漠,昔日人迹罕至的毛乌素“黑风口”如今绿植遍野,变成了生命的绿洲。在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者的努力下,到2018年,榆林的植被覆盖度已增加到46.7%,榆林人用70年的行动守住了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