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7期 / 正文

郑国渠申遗之路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9-10-08 16:37

    2016年11月,我国“三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我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2014年,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开始评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陕西乃至中国治水文化的代表,延续2000多年的郑国渠是古代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水利工程之一。郑国渠建成后,干旱的关中平原变成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工程技术之先进、效益之显著,令世人叹为观止。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

1.jpg

  2013年9月,我省出台了《陕西省水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将郑国渠遗产的挖掘研究及保护列为全省水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编制了《郑国渠遗产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成立了陕西水文化研究会,组织召开郑国渠文化研讨会,积极搜集整理相关文物、文史资料,为深入推进郑国渠文化的挖掘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同时,郑国渠遗址挖掘保护及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被列入《陕西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并于2015年启动相关工作。

  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必须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同时代等。经过不懈努力,郑国渠先后通过了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现场考核和综合评估,最终于2016年11月8日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继1996年郑国渠获批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获批为第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后,我省迎来的又一个重要时刻。

  申遗成功,不仅提升了郑国渠的知名度,也为我省旅游发展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2017年9月15日,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对外开放试营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2017年国庆期间,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共接待游客8.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6万元。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