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9期 / 正文

领红包、分红利,水口镇贫困群众的“双喜”

——记亿丰集团董事长卢效平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10-15 09:24


1.jpg

长禄村70岁以上老人都领到卢效平发的红包

●投资建设3.24万亩的丝路天台现代生态农 业产业扶贫基地,使群众与企业、合作社等经 营主体形成“同进退、共患难”利益共同体, 带动204户贫困户每户分红超过2万元。

●投资5100万元,建成农民新居100户、住 宅楼160套,以每户低于成本价售予乡亲,并让 5户特困户、孤儿户无偿入住。

●资助贫困学生130多名,捐助各类公益慈 善资金2000余万元。

为特困群众购买电视机,为彬州市敬老院购 置设施,赞助举办彬州市“全民运动会”…… 这些,不过是卢效平所做的再平常不过的事。

从土生土长的“农民娃”成长为远近闻名的 优秀民营企业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时的 路。近年来他累计投入资金3.97亿元,带动群众 增收致富,惠及万名群众,为改变家乡贫穷落 后面貌,帮助乡亲致富奔小康奉献着自己的光 和热。

兴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彬州市水口镇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 业大镇,产业单一,群众收入普遍较低。

作为从水口镇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卢效平 深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必须在产业发 展上出实招、见实效。

2015年8月,卢效平经过认真思考,决定在 家乡建设扶贫产业基地,带动乡亲们尽快增收 致富。他和乡亲们一起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 地经验,依托家乡产业现状和地域特色,按照 “山、水、林、田、湖立体打造,川、坡、 塬、沟、路综合整治”的思路,规划建设总面 积3.24万亩的彬州市丝路天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 扶贫基地。

目前,基地投资2.1亿元,治沟造地3300 亩,栽植110万余株樱桃、桃及彩叶等苗木,还 在沿项目区域修筑26公里环山观光道路,修建2座 集水淤地梯坝,另外还有生态酒店、青少年科技体 验馆、连栋智能温室有机果蔬大棚等配套项目。

这意味着全面建成后,将形成集绿色有机 果蔬种植、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 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可以直接带动水 口、城关2个镇(办)1700余户群众、220余户 贫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就业务工增收致富, 还能辐射带动周边5个镇(办)34个村2640余 户群众受益。

目前,丝路天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 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全国 就业扶贫明星企业”“陕西省返乡创业明星企 业”等荣誉称号。

为让群众享受更多的产业发展红利,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卢效平推行“三变双五”产业扶贫模式,让农户和贫困户 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形成“同进退、共 患难”的利益共同体。

截至目前,卢效平的产业基地累计为水口、 城关2个镇(办)7个村集体分红153.7万元。平 均每户群众分红超过1万元,贫困户每户分红超 过2万元,既让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 感,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

能安居  建设美丽“新村子”

卢效平从小住在窑洞、长在农村,那时候他 就想,以后有钱了,一定要盖好多又大又安全 的房子,让父母和村上的乡亲放心地住。

2013年,卢效平投资1900万元,在水口镇 长禄村新建100户农民新居,以每套低于成本价 3万元的标准出售给村民。其中5户特困户和孤 儿户,他分文未取。

3年后,他又投资3200万元,在水口镇街道 建成160户农民住宅小区,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 出售给乡亲们,还为在小区购房的韩家坡、李 家峪村28户贫困户每户补助5万元。

身患残疾的田妙云原本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 在西安打工,丈夫突然因病去逝,她只得领着 孩子们回老家。3间土坯房年久失修,生活条件 十分简陋。

得知消息后,卢效平将水口街道农民住宅小 区价值16万元的单元房,无偿捐赠给田妙云居 住,方便两个孩子在镇上读书。

老党员五保户卢世兴两个儿子不幸去世,只 剩下他和老伴凄凉度日,无依无靠。卢效平经 常去看望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每年都会为他们送去3000元生活费。两位老人 相继去世,他又帮助料理后事。

2.png

效平(左二)看望彬州市敬老院的老人

长禄村的多功能厅、村委会办公楼、学校、 互助幸福院等,也是卢效平投资2560万元修建 的。在他的支持和带动下,水口镇产业兴旺, 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乡风文明,被评为“省 级文明镇”。

重教育  拔掉致贫“穷根子”

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首先必须要有知识、懂技能。发展好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是致富的前提。 

2010年冬,接连发生的校车事故深深触动了卢效平。看到水口镇幼儿园门口接送幼儿的 家长,大多开着三轮车、骑着电动车接送孩 子,很不安全,他一夜都没有睡安稳。

第二天早上,卢效平早早起来咨询相关人 员,联系制造厂家,花14万元买来一辆标准化 校车,无偿捐给水口镇幼儿园接送孩子。

长禄村贫困学生卢天庆考上了大学。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一家人既高兴又忧心。孩子的 学费和生活费,一时凑不齐,家人十分焦急。

卢效平得知情况后,告诉卢天庆一家: “考上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让孩子安心准备上 学,学费和生活费差的钱我来补”。在他的资 助下,卢天庆不但顺利读完了大学,还完成了 研究生学业。

只要是教育上的事,卢效平总是第一时间 解决。14年来,卢效平累计投资130万元用于 教育事业。

近年来,他先后为水口中学、水口中心小 学维修校舍,改善办学条件,资助80多名贫困 中小学生、52名贫困大学生。他还利用自己创 建的丝路天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组 织375名有创业意愿的群众进行创业技能培 训,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至少掌握一项技 能。

看到村上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上 的老年人由于离街道远,平时买菜不方便,一 日三餐很简单,基本都是凑合着吃,卢效平拿 出40万元,在村上的食堂为70岁以上的老人办 了免费就餐卡,让老人们能吃到营养又可口的 饭菜,每年过年还给他们发红包。

卢效平在家乡修建乡贤馆,组织开展“弘 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报告会,教育引导群 众自强自立,艰苦创业。长禄村还被陕西省委 宣传部命名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 村”。

如今,卢效平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 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陕西省劳动模 范”“陕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等国家 和省市级荣誉称号20余项。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